日本千叶县木更津市与东京市区隔着东京湾遥遥相望,但这座普通的地方小城因市内的证诚寺而颇为知名。甚至应该说,证诚寺比木更津市更出名。这是因为日本人小时候几乎人人会学习一首名叫《证城寺狸子小调》的童谣。
趁着周末,记者和几名同事前往约139平方公里、人口13万左右的木更津市,探访著名的证诚寺。
证诚寺是木更津市唯一一座净土真宗寺院,位于被称为“矢那川”的小河边,周围是幽静的居民区。已是初冬时节,并未看到狸子小调中出现的胡枝子花,但红叶似火,山茶花绽放,高大的松树枝繁叶茂,整座寺院掩映在花木葱茏之中。
寺院不大,主体建筑只有一座钟楼和一座不大的本殿。寺院内狸子形象随处可见,本殿屋檐下悬挂着狸子造型的匾额,本殿内有多幅以狸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院内安放了多座形态各异的狸子塑像,并建有“狸塚”和童谣碑等。
证诚寺的狸子传说与群马县馆林市的“分福茶釜”、爱媛县松山市的“八百八狸物语”并称日本三大狸子传说。
据说古时候,证诚寺周围都是浓密的竹林,即使白天也有些阴森森的,每到夜晚就有独眼怪物和脖子可随意伸长和缩短的怪物出现。一天,证诚寺新来了一位和尚,当天晚上,怪物又出现了,但是和尚看到后一点也不怕。其实这些怪物就是住在森林里的狸子,以变成怪物吓人为乐。和尚毫不畏惧,狸子们很不服气。大狸子就说:“一定要想办法吓吓和尚。”
一个秋天的夜晚,寺院的院子里热闹非凡。正在睡觉的和尚被吵醒,凝神一听,似乎是奏乐的声音,感到很好奇,往院子里一看,原来在院子中央,一只大狸子正敲着肚皮,“砰砰砰”地打着拍子,周围数十只狸子兴高采烈,边跳边唱。
和尚觉得有趣,不禁拿出自己擅长弹奏的三味线(日本的一种弦乐器),也来到院子里。狸子们看到和尚走出来,觉得蹊跷:“难道还不害怕吗?”于是更加卖力地敲打肚皮,和尚也不示弱,继续弹奏三味线对抗,上演了一幕和尚与狸子的音乐大战。
连续三晚,和尚都与狸子们又唱又跳,到了第四晚,狸子却没有出现。和尚觉得很奇怪,天亮后到院子里查看,发现负责打拍子的大狸子肚皮破了,死在了院子里。和尚觉得大狸子很可怜,于是将它埋在寺院里,并诚挚地祭奠它。
1924年,诗人、童谣作词家野口雨情到当地采风,根据证诚寺的狸子传说创作了歌词。第二年,作曲家中山晋平对歌词改编后谱了曲,这就是著名的《证城寺狸子小调》。
“证、证、证城寺,证城寺的庭院里,月、月、月夜又来到,大家快出来,我的朋友们,砰砰砰……”狸子小调曲调轻快,以狸子敲肚皮的“砰砰砰”声收尾,富有节奏感,很快流行起来。它的影响力甚至远播国外,在中国台湾地区,有用同样曲调填词的儿歌《小白兔爱跳舞》;在朝鲜则有用该曲调翻唱的儿歌《北岳山之歌》。
为何童谣题目用“证城寺”而不是“证诚寺”?有人认为是野口雨情参阅的资料有笔误,有的认为证诚寺方面认为该寺住持和狸子一起跳舞的说法是对寺院的不敬,还有的认为是野口雨情不想让这首歌只成为特定地区的民谣,而想让全国的儿童都来唱,特地用了一个虚构的寺院名字。
以狸子出名后,如今木更津市下水道的井盖上,塑造的就是狸子跳舞的形象和狸子小调的第一句歌词,木更津车站发车时,也会奏响狸子小调。每年10月中旬,证诚寺都会举行“狸子节”,由当地小学生扮演狸子跳舞。虽是童谣,但一些歌星在正式演出时也会演唱,甚至成为合唱曲目,估计很能撩拨人们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一座小小的寺院,一首简单的童谣,其文化内涵却被发挥到了极致。木更津市对乡土文化的精心保护和深入发掘,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