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凸显“哑铃效应” 助推“一带一路”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健 赵宇飞 张琴责任编辑:吴昊
2016-06-14 17:15

探索多式联运 降低物流成本

“西部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16%,而我国沿海地区物流成本约8%,新加坡则只有4%-6%。”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说,单一的运输方式之间不联通不顺畅,是物流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要降低物流成本,关键在于发展铁水、铁公、铁空等多式联运,将交通优势转化成为多式联运的枢纽优势。

“重庆拥有水陆空三个国家级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具备多式联运的硬件基础。”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物流办主任杨丽琼说。

随着中新项目实施,重庆正在探索打通不同交通方式的制度规则,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硬件上的无缝衔接,软件上的规则统一”。目前,多式联运已初现雏形,物流成本也将随之开始下降。

4月28日,10辆满载汽摩配件等货物的重型卡车从重庆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出发,45小时后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标志着打通了重庆到东盟的国际公路联动大通道,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一周后,“渝新欧”班列搭载着健身器材等货物从德国杜伊斯堡驶出,12天后抵达重庆,在保税区包装分拨后直接上飞机,5小时后运到新加坡。这是双方合作探索铁空联运的第一单测试货物。

重庆市外经委主任徐强说,重庆通过“渝新欧”形成与新加坡的铁、空、公的多式联运,“渝新欧”将升级为“亚新欧”,欧洲的货物都可以由此运到重庆,再通过空运中转到曼谷、香港、东京、首尔等位于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形成“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拓展跨境投融资互联互通新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重庆与新加坡的跨境投融资互联互通新渠道也正在进一步拓展,融资成本出现显著下降:重庆已和新加坡淡马锡合作成立辐射“一带一路”的股权投资基金,总金额1000亿元;重庆粮食集团、西部航空、力帆集团、西部现代物流园等企业在新加坡办理发债或贷款超过12亿美元;中信银行国际运营中心已落户重庆,将带来每年4000亿美元的结算量。

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发现,目前重庆企业到新加坡融资的流程已大大简化,融资的时间成本和利率成本也开始下降。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正在筹划到新加坡发行3亿美元的海外债。产业园财务部部长何亚飞说,以前到境外发债,手续烦琐、周期很长、回流用途受限,现在可直接到新加坡开展信用发债,资金直接回流到企业,时间周期从1年降至3到6个月,利率仅2.7%,比在国内融资和传统海外发债的利率都要低。

此外,新加坡辉联物流将赴中国境内发行10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债”,即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这是境外企业首次到我国内陆地区发行“熊猫债”。

重庆还邀请标准普尔、惠誉、穆迪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旨在打造良好的政府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低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