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时政要闻>>正文

人民日报谈收入分配改革:个税怎么成了工薪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成 慧 李 坚责任编辑:吴昊2013-11-22 10:56

养老收入啥时才能更称心?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

从北京一家企业退休后,孙晓英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但一提起养老金,她有说不完的苦恼:“领了3年养老金,每月养老金从2000元出头增长到了2600多元,但日常开销也逐年增加。过日子,手里总是紧巴巴的。”

她对记者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年龄大了,平时总免不了要去医院体检看病,基本攒不下钱,万一生个大病,怕是负担不起啊!”

退休前,孙晓英每月交几百元养老金,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不用交。退休后,和自己同龄的公务员每月能拿4000元,一下拉开了生活水平差距,这让她觉得不公平:“年轻时大家都为国家做了贡献,养老收入啥时才能更称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介绍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镇职工养老安排存在较大差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由企业和职工本人在退休前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退休时间直接挂钩。

“过去,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养老金差别不明显,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差别就慢慢显现出来。”杨立雄说,这些年工资水平连年增长,公务员退休金相应增长较快,而企业职工退休金增长幅度较小,保障水平偏低。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这让孙晓英充满了期待。

杨立雄认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决定》中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是对养老公平呼声的回应。

当然,由于各地区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单位和个人缴费和待遇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平衡,全国养老金也存在不公平。《决定》提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全国层面实现养老金公平设计。

杨立雄认为,养老金涉及面众多,不能单兵突进。要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切实推进养老保险改革。

记者点评

养老保险改革的呼声喊了多年,改革却迟迟难以落地。养老保障水平偏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退休生活,也扭曲了年轻人的就业观。建立更加公平的养老保险是民心所盼,也是对收入再分配领域改革的一大期待。当然,缩小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并不意味着人人领取同样的养老金。如何考虑职业差异、如何统筹地区差异,同样需要政策设计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