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兰考双杨树村,古稀老人家里挂着焦裕禄画像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特约记者 魏联军 通讯员 白江民 袁青飞责任编辑:马冉2014-03-20 04:42
“福都让俺享了,罪却让他受了!”
——夜访农家听姚大爷谈“愧疚”
 姚留学(左一)深情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袁青飞

编者按

今年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记者沿着焦裕禄当年查风口、治沙丘、除内涝的足迹,寻访焦裕禄昔日深入基层与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的动人背影,感悟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思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旨在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圣火,激起见贤思齐的思想共鸣,挑起无愧人民的时代担当。

本报从今日起将刊发系列现场见闻,敬请垂注。

本报河南兰考3月19日电 一场春雨洗过豫东大地,乍暖还寒。笼罩在烟雨氤氲中的河南省兰考县一派宁静安详。

3月19日掌灯时分,记者踏着一路泥泞,来到当年被焦裕禄树为“四面红旗”之一的红庙镇双杨树村,夜访50多年前曾与焦书记多次接触的古稀老人姚留学。

“这两天,听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兰考看望群众、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消息后,村里人像过年一样高兴!”迈进老人位于村东头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的是堂屋墙上一幅焦裕禄画像,灯光下焦书记清瘦的脸庞令人肃然起敬。

“俺天天看着焦书记,就跟一家人一样!”老人的思绪回到51年前的6月下旬的那个下雨天——

村里组织社员抢栽红薯,俺年龄小,只负责在垄上丢红薯苗。快晌午时,有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来到地头,鞋一脱,光着脚,捋起裤腿,走进地里就刨坑栽红薯。

“小伙子,你知道怎么栽效果好吗?”那位穿着破旧中山装的中年人问。俺抬头回了一句:“俺光负责丢,不管栽。”那人笑笑,拍了拍俺的肩膀。一个时辰后,他俩栽完就走了。二叔姚鸿杰对俺讲,那位中年人就是县委书记焦裕禄。当时大家都挺纳闷:县委书记咋与普通老百姓一个样子?

让姚大爷终生难忘的是第二次见面,那是当年寒冬腊月的一个风雪夜。焦书记带领县委委员到兰考火车站查看灾民逃荒情况。站台上大雪纷飞,候车室里挤满了准备背井离乡逃荒求生的灾民。焦书记沉重地对县委委员们说,党把这个县的36万群众交给我们,不能带领他们战胜灾荒,我们应该感到耻辱和痛心啊……

随后,他噙着眼泪不停地向乡亲们鞠躬:“大家是被灾荒逼走的,真对不起你们哪!我们很快会用热炕头、白面馍馍把你们接回来的!”

这群逃荒者中就有姚留学。半个世纪以来,每每想起焦书记的这番话,老人就眼睛湿润,心如针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