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1”到“舌尖2”,兼容了两者,但更偏重于“吃什么”,里面讲的美食多是中国各地的特色食物——各地吃什么。中国之大,食材众多,地域不同,特色迥异,讲特色食物其实就是讲一方水土如何养一方人,落脚点在养上。
养不仅仅是食物问题,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无论“舌尖1”还是“舌尖2”,大多数时间不是讲食物,而是讲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这种内在关系,这就是普通人生活的主要部分,有人物、故事、场景、情节,以及喜怒哀乐。民以食为天,食物串起人、自然、社会等各种关系,食物串起人类的历史,那是充满了人间烟火的人生。
可以说,对食物的亲近,对劳作者的亲近,对食物背后人的情感的倾注、命运的关注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这种亲近需要爱,对食物的爱,更是对自然和劳动者的爱。
虽然这部片子还过于田园牧歌,过于留恋“乡土中国”,过于怀旧抒情,无视现实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个要求或许高了),但这部片子是朴素的,真诚的,心怀爱意的,这份感情与我们形成共振,并因此明白,为什么我的嘴巴常流口水,为什么的眼泪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