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根成 秦 坤
爱如阳光,传递温暖催生希望
1
去年10月末,李瑛作为河南省民权县人武部的政委,按工作要求,专程到新疆回访民权籍的新兵。走在戈壁滩上,他想起3年前被他送入部队的孤儿战士张玉思,并临时决定去看看他。张玉思是2009年遇见李瑛的,从此李瑛给张玉思阴霾笼罩的心灵带来爱的阳光,点亮了他的人生。
张玉思5岁那年成了孤儿。爸爸出事故身亡时,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隔三差五问奶奶,爸爸怎么不回家。这话像撕开奶奶还没愈合的伤口,奶奶搂着他老泪纵横地说:“你爸爸走了。”
张玉思刚失去爸爸的臂膀,随即又失落了母亲的怀抱。爸爸过完头七,妈妈无声无息地远走他乡,音讯全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破落的屋檐下,孤苦伶仃的小玉思与奶奶张洪兰相依为命。张奶奶背着两年前老伴病逝后留下的3万多元外债,含辛茹苦拉扯着小玉思,腰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
张奶奶与小玉思过着拮据的日子,除三间土坯房在岁月侵蚀下日渐破败、张奶奶脸上的皱纹悄然叠加、小玉思的身高逐年增高外,其他一切都在重复昨天的无奈。直到李瑛走进这个家,满脸皱褶的张奶奶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
那一次,时任民权县人武部副部长的李瑛到城关镇郭庄村驻队扶贫,来到张奶奶家,张奶奶告诉他,孙子张玉思初中二年级辍学,准备外出打工。
“孩子小,得回学校上课啊。”李瑛听说张玉思刚满14岁,不赞成他过早地走上社会。
“孙子看我干不动活,想早点挣钱。”张奶奶一脸的愁苦。
“大娘,以后您把玉思交给我吧。”李瑛知道,十四五岁正值青春叛逆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否则容易变成“问题少年”。出于对张玉思将来生计的考虑,李瑛帮他联系了技校,资助他重返校园。
张玉思的学校离人武部不远,李瑛业余时间常去看他。2010年冬天,李瑛发现张玉思的褥子、被子又薄又小,当晚让爱人从家里拿来一床新的。家属心细,一摸张玉思身上,外套里只有一件旧毛衣,不挡寒。第二天,又上街给他买了身棉袄和保暖内衣。
一到周末,李瑛就把张玉思带回家吃饭,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寒往暑来,李瑛这双温暖的大手慢慢抚平了张玉思心灵上的伤疤,一向孤僻的性格也变得开朗。
2013年7月,李瑛动员年满18岁的张玉思报名参军。新兵连,张玉思打电话告诉李瑛,说训练苦、天气冷,自己有些不适应。李瑛告诉他:“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越能磨砺人、成就人!”
“想想当孤儿的苦,训练再苦我也能咽下。”经过李瑛的开导,张玉思转变态度,埋头训练。第2年底,张玉思被连队评为“优秀士兵”,第3年当上班长。
看到曾经孤僻消沉的张玉思成长为训练骨干,当了班长,李瑛的心里如花儿般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