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善良不是帮扶孤儿的全部理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根成、秦坤责任编辑:张硕
2016-02-02 03:10

帮助孤儿家夏收

2

“兵儿子”频传捷报,让李瑛最有幸福感、成就感。

“李叔,我虽说嘴上喊李叔,其实心里真想叫您一声爸。没有您的关心,哪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8月下旬,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团班长张太平在省军区特战狙击手武装越野比武中取得第一名,当天给李瑛报喜。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政委高兴地对战友说:“看到这些孩子进步,比我提职那时还兴奋!”的确,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更有意义呢?

如果不是李瑛,张太平的命运之帆不知将被吹向何方。张太平8岁那年爸爸出事故去世,两个月后,妈妈不愿再继续守护支离破碎的家庭,出走这天傍晚,张太平和5岁的弟弟痛哭流涕抱着妈妈的腿不让走,可妈妈一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太平哭干了眼泪,绝望地背着弟弟回家,跟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生活。从此,“妈妈”这个词潜伏在张太平心灵的伤口中,时时让他陷入悲楚的漩涡。

2007年腊月,大雪纷飞的清晨,李瑛到林七乡东新庄村慰问特困户,村干部把他领进张太平家。李瑛发现,虽然已是除夕,可张太平仍然穿着脏兮兮的旧衣服,连忙返回城里给他买了身新衣服。

打这天起,“穿军装的李叔”走进了张太平的世界。李瑛看张太平与爷爷每天都要到村东头的水井抬水吃,就自己掏钱帮张太平家打了一眼压井。张太平的爷爷行动不便,早春,麦苗需要追肥时,李瑛主动来帮助施肥、灌溉。麦忙时,他又带着民兵们来帮着抢收抢种……

2008年6月,李瑛听说,张太平想外出打工。原来,张太平个头高,老师推荐他进篮球队。爷爷舍不得花钱给他买运动鞋,他一气之下打起了“退学鼓”。

“我送你套新装备。”第二天,同样喜欢打篮球的李瑛给张太平买了双球鞋,连护腕、护膝和运动服一起送来了。偶尔周末有空的时候,李瑛还带张太平去打球,教他球技。

“人穷志不能穷,你只有自立自强才对得起爷爷奶奶。”李瑛拍着张太平的肩膀:“你长着一双手,以后要靠自己。”

学校放暑假,李瑛鼓励张太平到县城打工,带他找了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张太平坚持勤工俭学,从劳动中体会着生活的道理,理解了爷爷的艰辛和不易,也更懂得了感恩回报。

2011年底,受李瑛影响,高中毕业的张太平报名参军。第2年当班长,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所在班荣获集体三等功。

“李叔,我给您带了些海边的特产,感谢您的教导。”2014年底,张太平首次探亲回来,没进家门就直奔人武部李瑛的办公室。李瑛一脸认真地说:“你把立功喜报给我带回来,比让我吃这些鱼虾还要好。”

张太平当场向李瑛立下誓言:“李叔,明年我不立功不回来见您!”

张太平有性格,李瑛相信他能说到做到。

2015年4月,福建省军区选拔特战队员,张太平作为尖子被团里推荐到省军区集训队。

李瑛听说这一消息,既为张太平高兴也担心他吃不消,立马赶往部队鼓励他:“你要给你爷爷争口气,要让你爸在天之灵为你高兴。”

每当张太平训练累得精疲力尽时,耳边总会响起李瑛的叮嘱,字字捶心,不由得又来了劲头。集训结束,他获得两个单项第一,综合成绩第5名,年底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何止张太平,李瑛送走的孤儿战士,玉林舰的防化班长伏冠宇、武警青海果洛支队的士官李孝阳、驻海南某部战士赵建,纷纷向他汇报喜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