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孤儿战士家庭建新房
4
李瑛帮扶的孤儿越多,背负的担子也越重。
孤儿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等他们长大成人后,便成为艰难支撑家庭的“顶梁柱”。一旦他们入伍,这副担子便落在了李瑛的肩头上。
青海果洛的雨夜,新兵李孝阳躺在床上像“翻烧饼”,雨滴拍打着窗户,也敲击着他的心:“老家下雨没?屋里漏雨咋办,万一墙倒了,爷爷腿脚不灵便……”
雨下了一夜,李孝阳胡思乱想了大半宿,第二天训练时都提不起精神。
2013年9月,李孝阳一入伍就赶上高原的雨季,心头上始终笼罩一团乌云。自打一岁半他父母出车祸以后,他一直和爷爷住在三间土坯房里,房子年久失修,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爷爷和他本打算秋收卖完庄稼翻修房子,可没想起一直关怀着他的李瑛鼓励他参军入伍了。
李孝阳没想到,他的心事早就牢牢地记在了李瑛心中。新兵启程一周后,李瑛便协调了3台建筑设备和1万多元危房改造资金,带着10余名民兵赶往他家帮助翻修房子。
2012年已成为民权县人武部政委的李瑛,兜里常年揣着“孤儿家庭信息档案”手册。一天,为动员符合应征条件的李孝阳参军,他走进了李孝阳的家,只见几缕阳光从房屋顶棚的裂缝射进中堂,两道倾斜的夹墙用木头棍支着。
“李政委,孝阳这孩子您看着长大的,您说啥都中。”满头银发的孝阳爷爷同意孙子当兵。
李瑛临走时,悄悄在“孤儿家庭信息档案”李孝阳一栏后标注上:家住危房、爷爷患有类风湿。
申请危房改造资金,走正常程序周期长,作为县委常委的李瑛以关心孤儿兵家庭为由协调职能部门特事特办。李孝阳双审一合格,李瑛就开始惦念将来孝阳爷爷的生活。
庄稼收成是孤儿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天麦子怕雨浇、秋天花生怕落地里。李瑛心里装着一本账,21名孤儿兵谁家种了几亩庄稼都一清二楚。
仲秋时节,李孝阳的爷爷正想让打工在外的女儿返乡秋收,李瑛带着民兵分队已赶到3亩花生田里。几天来,他们趟晨露、披月色抢收,过后,帮脱壳、找销路。
李孝阳新兵下连后,爷爷在电话中说:“你就安心当个好兵,你李叔已帮咱把地种完了,还帮我办了一份低保……”听了爷爷的话,李孝阳的心像雪域的碧空,一片湛蓝,他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年9月,他因军事素质过硬,被连队保留选改为士官。
近几年,李瑛协调危房改造资金帮张玉思、赵建、张太平等10余名孤儿战士家建了新房,孤儿战士家都吃上了低保。这些孩子从“后方”源源不断地汲取训练动力,先后13人立功受奖,7人当班长,大部分成长为训练骨干。
李瑛收获喜悦的同时,也遭遇了别人非议。
“他利用职务之便捞个人名誉。”“他为啥对孤儿那么好,肯定目的不纯。”一句句冷言冷语像子弹击中李瑛,让他彷徨、纠结。多少个黑夜,李瑛委屈地心里想流泪,可孤儿们那一束束渴望爱的目光和老人们生活的辛酸艰难又让他不忍心撒手。
2015年的春节前,李瑛到双塔乡牛牧岗村慰问贫困户。村领导带他走进了张玉珍和张安玉的家。两个孩子一个13岁,一个11岁。4年前,爸爸、妈妈相继出车祸身亡,奶奶患肠癌,老房子倒塌,无力重建,只好搭了个简易的窝棚,暂时栖身。
李瑛目睹此景,眼睛湿润了:“你们咋过年?”
“俺在邻居家过3个年了。”张玉珍的奶奶痛哭流涕。
“老婶子,咱今年就在自家过!”李瑛抹了一下眼泪说:“我来帮着盖房子。”
离除夕还有6天,房子能盖起来吗?随行的村领导、乡领导担心得直搓手。
“放心,党和政府对贫苦人家有特殊政策!”李瑛自己拿出1500元启动资金,立即让乡里打报告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他协调县里快速下拨。他指挥人武部干部职工和民兵,买砖的买砖、备料的备料,连夜开工。李瑛带人两天三夜没停手,邻居们看到后,纷纷加入到施工队伍中。第三天盖起三间瓦房。他找了一些旧家具和一台旧电视送来,又装上了闭路电视。
腊月二十八,李瑛拖着浑身泥巴回家,换洗完衣服,又带着妻子、儿子上街买了些年货和两身新衣服,赶往张玉珍家。
“玉珍、安玉太可怜了。”回城的路上,李瑛对爱人说:“以后帮助他们的路还长着呢。”
话音刚落,李瑛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李叔,我是张玉珍,我借别人的手机给您和阿姨说声谢谢。3年了,我没看过电视,今天看了一晌午,真高兴!”
看完短信,李瑛全身心的疲惫顺着幸福的眼泪流了出来。
标题书法:张维忠
图片摄影:戴丹华
(《解放军报》2016年2月2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