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胡晓)3·15正当时,打假高峰再次来临。近年来,伴随网络消费领域的迅猛发展,基于消费电子产品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服务的诸种变化,消费者在享受更加便利、更具科技感的生活的同时,也往往会因防范意识不够,掉入不法分子与商家设下的陷阱之中,消费投诉在近年来出现了新“灾区”。
手机预装软件占内存、耗流量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工商机关一共受理了手机投诉12.28万件,连续七年位居商品类投诉的榜首。除了手机死机、屏幕黑屏等质量问题外,手机预装软件也成为近年来的消费投诉热点。
有媒体报道,消费者李女士发现自己前不久购买的一部智能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检测发现手机里的一些预装软件会在后台自动运行,导致运行速度迟缓。同时,当手机处于联网状态时,这些程序会在后台进行软件更新,不仅占内存,还费电、耗流量。李女士去找手机厂商客服,得到的回复是:预装软件不能卸载,若执意通过root权限强行卸载,那么该手机将不能再享受保修服务。
企鹅智酷针对手机预装垃圾软件的调查显示,86.3%的用户表示自己遭遇手机预装垃圾软件的烦恼,尤其是国产品牌手机问题更多。偷跑流量、占用内存、甚至植入木马病毒侵犯隐私,预装软件成为影响消费者手机使用体验的一大重要因素。
假机票、高额退改费等在线旅游陷阱多
据媒体报道,市民赵先生在某在线旅游网站分别以5625元及9000元订购了前往新加坡的机票以及当地酒店。就在出发前三天,赵先生小孩生病入院,医生表示不适合出行,赵先生随即联系该网站,要求取消订单及退费。对方以“小孩生病,大人仍可外出”为由拒绝了赵先生的诉求,并指出网站生成的“出票订单”已对退改签有明确规定,一切依此处理。
携程“假机票”风波、去哪儿网高额退改费、同程旅游被指修改电子客票行程单……去年一年,国内几大主要在线旅游网站均因服务问题遭媒体曝光。在线旅游平台以极大的便利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在成为消费者寻求旅游服务提供商首选的同时,也因各种问题成为消费投诉焦点。
对消费者来说,在选择网上旅游产品时要小心谨慎,首先须查验其经营合法性;在选购产品时要留意是否隐含不合理收费;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警惕低价诱惑陷阱,拒绝接受霸王条款,还要看清押金退还条件等,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
网络红包骗局横行
据《兰州晨报》报道,市民周女士收到“好朋友”发来的红包链接,点击进去抢到了500元代金券。但是,系统提示先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信息,再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周女士有些犹豫,但想到是“朋友”所发,还是放心地照做了,但不到5分钟的时间,周女士的银行卡里就少了1万元。后经警方检测,发现周女士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
用手机软件发红包、抢红包成为时下流行的互送祝福方式,但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此设下陷阱,让不少网友蒙受损失。普通消费者在抢红包时应注意: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抢红包多是欺诈、对于需要输密码才能拆的红包多加警惕、防范“AA红包”骗局、勿点高额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