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3次创新”看中国发展“第一动力”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放、魏骅责任编辑:姚远
2016-03-21 14:10

未来五年,哪些“高大上”创新会改变生活?

先来一道脑筋急转弯。

问:“世界上最聪明的狗是什么?”

答案是:“阿尔法狗(AlphaGo)。”

2016年初的一场人机大战让“阿尔法狗”出尽风头,也让不少国人自问:中国啥时候才能有自己的“阿尔法狗”?

其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给出了答案——“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其中包括智能制造工程等八大战略举措。”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到2020年,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阶段将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那这对我们的生活有啥影响呢?

周济认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极速普及应用,世上任何物体都可互联起来,可感知、可操控,使人和物更聪明,操控更准确。

“通俗地说就是万物互联,你的车、房子、身上和家里各种各样的设备都智能化、都联网,可感知、可操控。”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未来5年预估至少会有300亿台设备,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完全连接在一起。

如果你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发烧友”,你会发现,这些改变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近日,一款名为“EZZY”的汽车智能共享平台APP在北京上线,该产品核心是一套智能汽车控制和分享系统,手机下载APP后就成为一把“万能钥匙”,通过搜索附近车辆可锁定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可自动锁闭车门、关闭车窗。目前,首批新能源车已与该平台形成配套,在北京三环内运营。

看,“十三五”规划纲要里的“高大上”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

谁为创新“保驾护航”?

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政府工作报告说了:“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别的都好理解,啥叫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2012年至2014年,贵州省拿出了20亿元、年均7亿元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替小微企业担保从银行贷款。但由于微型企业存在规模小、财务管理滞后、信用状况差等问题,银行贷款积极性低,3年才贷款9亿元。

针对这一问题,贵州省财政积极探索转变支出方式,“四两拨千斤”,从年度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中提取10%、即7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对承贷银行贷款风险损失给予补偿,消除其后顾之忧。

2014年至2015年,承贷银行新增微企贷款25.37亿元。看,这就是创新支付方式,帮咱老百姓找到创业创新的启动资金。

“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根本不可能从县农信社贷出创业用的启动资金。”贵州省惠水县和平村村民李坤学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科学家”,长期从事水晶、宝石加工设备研发,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现在企业每年可生产水晶石加工设备350台,净利润500多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贵州省财政厅总经济师王瑰说,“我觉得简单理解,这就是要求我们想出新点子、新办法,帮助群众创新创业,为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从西部大山深处到首都北京,这样的“保驾护航”始终都在你我身边。

“到2020年,中关村将成为全球原创思想的发源地和高科技创业者实现梦想的首选地……”翻开《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年)》方案,不仅可以看到振奋人心的目标与期待,也可以感受到科技部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实打实的创新服务。

“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推广百度、联想、华为、腾讯等领军企业的经验”“设立三支特色天使投资基金”……通过七大工程,百余项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扎根中关村的归国创业者傅龙不禁感叹:创新有了灵气,创业有了底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每一个创新者来说都是展翅高飞的新时代。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介绍,国家对创新创业给予了各种政策的支持,中国已逐步从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今天的创新驱动,这不仅意味着数字的变化,更意味着真正的转型已经到来。

“乘政策的春风,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一部分拥有前沿技术优势、最先进的企业将在中国更蓬勃地发展起来。”徐井宏说。(参与采写:张漫子、王新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