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文化长廊>>域外见闻>>正文

在圣彼得堡感受“光盘”行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夏平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03-31 09:31

记得10年前海棠花开的时节,我带领数百名官兵去圣彼得堡学习培训。来到异国他乡,没想到不同思想文化观念的碰撞首先在餐桌上展开。

有一次,我们宴请俄方领导和教官。为了表达热情,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没想到,酒足饭饱准备离席时,一名俄罗斯老人挡在了门口,严肃地说:“同志,请你们把剩下的饭菜吃完。”当时我们蒙了,而俄方的教官只是两手一摊,耸耸肩,老老实实回到原位继续吃。唉,那晚大家都吃撑了。

隔了几天,我们所住宾馆的几名服务员来找我,领头的是娜达莎老太太。她伊里哇啦一阵说,大意是,政委同志,您的部队太浪费粮食啦,应该好好教育这些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原来,有的官兵在淘米时不小心把一些米粒撒落在了水槽里,还有的将剩饭倒掉。为了证明所言不虚,这些服务员手里拿着好几袋剩饭剩菜。我感到餐桌上面有政治,厨房里头有外交,便追根究底抓这件事。

圣彼得堡市民爱惜粮食的传统源自艰苦卓绝的二战。从1941年夏,德国法西斯持续围困圣彼得堡达900多天,仅有拉脱加湖成为唯一的反围困后勤供应线,而这条被誉为“生命线”的供应通道也常常被德军掐断。希特勒下令:“要用饥饿来扼杀这座城市,切断一切运输走廊,让一只老鼠都爬不进去!”德军的“铁钳”包围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后果,城里因冻饿而死的军民竟达64万之众!这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但圣彼得堡人民却从此养成了十分珍惜粮食的习惯。队党委决定利用这段历史进行一次特殊的勤俭节约教育,带领部队重走当年的“生命线”。参观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在儿童公墓,12岁儿童塔尼亚的7天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因饥饿接连失去6名亲人的血泪悲剧,使官兵的心灵受到震撼。此后,部队浪费粮食的现象几乎绝迹,许多官兵甚至向当地民众学习,吃完饭后用面包片将盘子擦一遍吃掉。娜达莎老太太见了这些官兵就伸出大拇指:“欧庆——哈拉擞!”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仍然铭刻在心,以至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浪费现象,我总要讲起这段往事。我想,我们的革命前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吃草根野菜,我们的官兵上溯三代几乎都是农民出身,为什么奢侈浪费会成为难以克服的陋习?最近,习主席多次强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忘战争时期的艰辛,珍惜人民的劳动果实,珍惜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生活。我呼吁,响应习主席号召,在全军开展“光盘”行动:继承传统,拒绝浪费,“光盘”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