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旅文化>>编辑推荐>>正文

民国时的中国梦: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04-11 13:04

世界梦 柳亚子:没有民族阶级的大联邦

弱肉强食的世界令国人饱尝辛酸,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文化,也体现在民国人的世界梦中,中国如今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和谐世界的构想,早在当时已初见端倪。

柳亚子梦中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女作家谢冰莹:“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

铁道部一科长吴嵩庆:“废除军备,国界,种族而臻于大同。”

民国人的民生梦 周谷城:人人有机会用抽水马桶大便

制度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循着中国传统的人治思维,解决民生问题,也许先要一批圣贤出来,但圣贤难成,科学可以帮忙吗?想象中的具体的生活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俞颂华梦见“中国出了一位大科学家,能够改造国人的生殖细胞,使得未来一代新国民都富于创造冲动,没有占有冲动。

中学生杂志编辑叶圣陶对民生梦有个抽象的构建:“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是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法政学院教授钱啸秋则具体得多了:“吃饭不是各办各的,而是持票赴农村公共食堂去吃。”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姜解生梦想“全国的人民都住在庄严伟大的公共住宅。他们底工作每天只有四小时或六小时。等到全国的电钟放出了上工的声号,他们已一秒钟不差地到达各人群底工作地点。”

《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梦想的中国“连现在众所公认为好东西的慈善机关及储蓄银行等等都不需要,因为用不着受人哀怜与施与,也应不着储蓄以备后患。”

林语堂说得却不是未来,更直指现实:“我不做梦,希望内地军阀不杀人头,只希望在杀头之后,不要以25元代价将头卖与死者的家属。”“我不做梦,希望全国禁种鸦片,只希望鸦片勒捐不名为‘懒捐’,运鸦片不用军舰,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

南京国立编译馆的刘英士:“未有人民不健全而国家不衰弱者!未来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我们的‘梦想’,而决定于我们的行为。……未来中国的国家身份,仍旧是和它的构成分子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相称。”

说了那么多理想,读者金丁则直指现实的问题:“人人都能享受香水汽车电灯跳舞书报。香水、汽车、电灯、跳舞、书报,……为什么甲能享受乙不能享受?未来的中国是不该如此的!”

对当官的有何期待?

外交部长罗文干:“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

苏州振华女学的王季玉:大小官长有诚实和牺牲的品格。

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监察院行使职权,弹劾大吏,只希望人民可以如封建时代在县衙门击鼓,或是拦舆喊冤。”

“我不做梦,希望贪官污吏断绝,做官的人不染指,不中饱,只希望染指中饱之余,仍做出一点事情。”

“我不做梦,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只希望不乱拆民房,及向农民加息勒还账款。”

附:19位民国知名人物的中国梦

1.小说家,巴金

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我连做梦也没有好的梦做,而且我也不能够拿梦来欺骗自己。“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只感到冷,觉得饿,我只听见许多许多人的哭声。这些只能够使我做噩梦。

那些线装书,那些偶像,那些庙宇,那些军阀官僚,那些古董,那些传统……那一切所谓中国的古旧文化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见中国的未来,有一个时期使我甚至相信中国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在一篇小说里我曾写过这样的话:

“我们中国民族恐怕没有希望了,他已经是太衰老了。像这样古老的民族,如今世界上再寻不出第二个来。在我们中间并没有多少活力存在着,所以我们的青年是脆弱得很(我自己也是)。我们如果得不着新生,就会灭亡,灭亡而让位给他人。那黎明的将来是一定会到来的,我的理想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梦。可悲的是也许我们中国民族会得不着新生。想到将来有一天世界上的人都会得着自由平等的幸福,而我们却在灭亡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那悲惨的命运,这情形真可以使人痛心。为全人类的未来计,也许我们应该灭亡。但一想到我们这许多年的苦痛的经验,而且就我们中国人的地位来说,我们对这命运是不能够甘心的。……”“我要努力奋斗,即使奋斗结果,我们依旧不免于灭亡,我们也应该奋斗。即使我们前面就立着坟墓,但在进坟墓以前我们还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去做一番事业。奋斗的生活毕竟是最美丽的生活,虽然里面也充满了痛苦。为了惧怕灭亡的命运,为了惧怕痛苦而去选取别的道路,求暂时的安舒的生活,那是懦夫。我们要宝爱痛苦。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

2.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

第一,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事。这种嗜好延长下去,非灭种不可,任凭有极好的政治制度,也是无益的。

第二,打破旧家庭制度。许多恶习的改不过来(如贪赃),许多人的颓废(如因婚姻),都是家庭制度的作梗。

第三,奖励移民。西北有广大的土地和丰富的生产,如能有大批人民移住,既开发了富源,也挽救了中原的没落。

第四,知识分子肯到民间去,使全国民众都能受到教育,不要只管自己享乐,也不要只管喊口号。

第五,每个人都有职业,无不劳而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