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李晶入伍,正好这一年部队成立第一支女子特战排。刚结束新兵训练、佩戴列兵军衔的李晶,成了一名特战女兵。
早春的深圳,天气乍暖还寒,李晶看着眼前的泥潭,深吸一口气,闭着眼睛扑了进去。黄色的泥巴溅了一脸一身,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动作慢了下来。这时,班长王东大吼一声:“睁开眼,注意速度!”边说边扣动了扳机,枪膛里的空包弹向斜前方喷出了一道黑烟,一枚弹壳带着硝烟的热度,弹到李晶的胳膊肘下,她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接踵而至的托举圆木、穿越火障、野外拉练、格斗训练,还有体能训练,几乎把李晶压垮了。
那一天,操场上练倒功,王班长做完示范后,逐个验收。女兵依次直挺挺地向下倒去,轮到李晶,倒下的瞬间,一眼看到正前方草地那块玻璃碴,她下意识地移动了一下脚,想避开那锋利的尖角。不成想,落地的动作因此变形,她重重地摔倒在地,腰部清晰地传来“咔嚓”的一声,疼痛一下子包裹了全身,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
慢慢地,她缓过神,发觉自己躺在担架上,两个班长正抬着她赶往卫生队。接着,X光片显示,脊椎的一根骨头错位,军医严令:卧床静养!
晚上,躺在病床上,门“嘎吱”开了,闪进来的是徐婷班长。徐婷长得可真标致,就是每天板着个脸,私下里她们都叫她扑克牌脸。
徐班长带着笑意说,忙里忙外一整天,才有空来。一会儿工夫,她提了半桶温水回来,小心地扶起李晶,把她的脚放进桶里,说:“以后我每天都来给你打水,泡个脚。”
徐班长半蹲下来,给李晶搓脚,又把她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用毛巾仔细地擦拭,按摩了好一会儿。李晶几乎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她挤了挤眼,硬是把泪水憋了回去。
3
转眼第二年,5月中旬,庆祝部队进驻香港15周年阅兵训练全面展开。考虑到李晶的腰伤,她在第一轮的选拔中就被淘汰下来。她找到连长,执意报名参加阅兵训练。为了证明身体恢复得好,还铆足劲儿做了几个大幅度的摆胯动作。最终,她加入了女兵方队。
接下来的40多天,军姿训练的时间可以用秒度量。每当僵硬的腰提醒她已经难以忍受超负荷运转时,她就去想爸爸那双大脚,用意念数着上面究竟有多少个肉洞。
这天下午,女兵方队踏着《解放军进行曲》的旋律,齐步来到受阅地点,静静地站立着。观礼台上的嘉宾拿着手机和相机不停拍摄。没过多一会儿,天色突然阴沉下来,转眼间雨越下越大,女兵们如雕像屹立。在密集的雨线里,李晶纹丝不动,满脸的水,分不清雨水还是泪水。
年底,李晶戴着“光荣退伍”的红花,回到家乡。女儿归来,爸妈笑得合不拢嘴,当晚特意做了一桌她最爱吃的饭菜。
李晶打开亮晶晶的“优秀士兵”证章,还有那一摞阅兵前后拍摄的照片,爸爸得意之余,多喝了几杯,哼哼起黄梅戏的曲调。
临睡前,妈妈打来了一盆洗脚水,要给她洗脚,李晶不答应。妈妈说:“当兵临走前,你给我们洗脚。这两年你训练辛苦,也该妈妈犒劳犒劳你,补上一点对你的爱!”
妈妈的手刚触到李晶的脚底,心咯噔一下:脚板底,一个深约一厘米的肉洞。妈妈哽咽了:“我的女儿啊,你可受苦啦!”
李晶也哭了,接着咯咯地笑。那是阅兵那天,队伍出发不久,李晶一脚踩到一颗大铁钉,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她多想喊声报告,走到一旁拔去钉子。可是,队伍已进入拍摄区域,她的一个小小举动,都可能影响整个阅兵。她紧咬牙关,踩着军歌的节拍向前走着,一秒秒坚持,一直到阅兵结束。
李晶夸张地高抬起脚,对妈妈说:“这可是当兵留给我的最好纪念呢!”
夜晚的村庄,月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