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成为这些年热词有何深意?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3-21 10:44

军民融合成为这些年热词有何深意?

——军民融合成为国内外媒体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引出的战略话题

■苏煜尧

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主席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问题,这些年反复在多个场合提到“军民融合”。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3月25日和10月19日,习主席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在北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又分别强调军民融合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这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军民融合的深谋远虑和强烈忧患。

作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始终是这些年的一个热词,每年的两会更是成为代表委员的“必谈话题”,中国军网等军队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新闻,总会引起国内外受众的广泛关注。

军民融合成为这些年热词有何深意?

“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军事专家分析说,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其战略意义日趋凸显,成为热词说明了这一国家战略正在深入人心。

那么,中国如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创新发展路子呢?不少网友纷纷打听。这里,我们就通过《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与你共同分享这个战略话题。

军民融合式发展,其核心思想就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把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广泛吸纳成熟的民用先进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创新发展路子,成为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科技兴军梦想的康庄大道。

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健全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是实现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前提与保证。重点解决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军地协调问题,将军事需求与国防科技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形成军队与政府其他部门共同做好科技创新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首先,在国家层面构建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协调运行机制,包括把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军地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定期协调机制、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建设军事需求发布制度、高新技术供需协调机制、军地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与监管机制、军地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与军民两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协调机制等,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开辟广阔的道路,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积极稳妥推进国防科研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体制改革、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在科技创新行业领域率先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协调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提高核心能力的体制环境。主要包括各个国防科技行业与领域的军地主管部门定期交流协商机制、军地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协调机制、军地科技创新资源与力量共享机制、军地科技创新成果对接机制、军民两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等,真正发挥军地双方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实现科技创新项目与资源配置的相互融合、优化高效。

制定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计划。统筹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从实施富国强军、科教兴国、科技强军战略的高度来制定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将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军民两大系统的科技创新融合,以民促军,军民互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要统筹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拓展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利用民用优质教育资源,共育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科技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军民融合式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搭建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信息交流平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成果与信息安全技术,在国家、军队、地方科研管理部门及重要国防科研院所、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之间搭建军地科技创新交流信息平台,建立科技创新信息发布制度,形成高效的军地科技创新信息交流机制是实现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最佳途径。逐步打破管理体制与行业文化局限,构建与运用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真正扭转科技创新资源军民分割、信息不通、流动不畅的局面,营造广泛推广、吸纳、运用创新科技成果,加快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效益。

完善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制度。一方面,国家与军队要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制度,鼓励、支持与规范军队装备科研部门、国防科技工业及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创新政策优惠与标准制度规范,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法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军队有关部门要加快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军工管理体制、科研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步伐,打破行业垄断,深化军民融合,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优化科技竞争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符合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既有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没有核心技术的整体突破,就不会有国防科技创新与装备体系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过去,为迅速改变新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在拉开向科学进军序幕的《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发展原子能技术、火箭和喷气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尖端技术的“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方针,以这5项后来被誉为中国科技发展“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重点突破,带动了整个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影响着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导致武器装备体系与军队体制编制呈现结构性改变和重组。只有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军用新材料、无人化智能、新概念武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才能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创新发展路子说明,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建设创新体系是坚持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战略话题: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我军应如何坚持自主创新道路?如何突破国防核心技术?如何筑牢科技强军根基?如何铸造新型大国利器?由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以下简称《科技铸剑》),全面、系统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