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战场!”
丁立力是丁新根的大儿子,1984年11月入伍,三个月新兵训练之后,丁立力主动申请分配到西南边境的某边防团,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那几年西南边境频频发生军事冲突,我入伍就是为了打仗的,也算是替我家老爷子完成未竟的事业吧!”
1986年末,我军为夺回被抢占的650高地,特组织了战前动员,当时的解放军总参谋长亲临前线督战,号召所有官兵不怕牺牲、一鼓作气拿下高地。“我记得那天是腊月28,我担任第一梯队侦查班班长,带着39个人、一挺重机枪,和参谋长握了手之后就出发了。我们的任务是探清敌阵地部署、人员数量,为主力部队开辟道路。我们的作战过程十分顺利,在无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了任务。后来敌军在战力悬殊、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只能撤退,整个作战取得完胜!作战结束之后,我更是因为出色的表现火线入党。”丁立力在向记者叙述的过程中语气铿锵有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胜利者的荣耀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一丝减退,相反更因为岁月的沉淀而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记者得知,丁立力在行动中为掩护队友撤退,摔伤了腰部,导致后来腰椎间盘突出,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
采访之余,记者跟丁立力的母亲闲聊,老太太不愿提起那段往事,似乎对那次战斗仍然心有余悸。丁立力忙告诉记者:“那次发生了一个小意外,上前线之前,按规定每个人都要写一份家书和一份遗书,如果活着回来了,就往家里寄家书报平安、牺牲了就寄遗书报丧。那时我错把遗书当成了家书寄回去,母亲看了后当场就晕倒了,后来才知道是个误会。”
“用大海的波涛拍打身体、成为祖国后方的铜墙铁壁!”
丁家的第三代军人是丁立力的儿子,丁一鸣,2006年12月入伍,在海军北海舰队某舰艇上服役。入伍前的他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不甘平庸的他最终决定报名参军,希望通过在部队的摸爬滚打锤炼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两年时间,丁一鸣奋战在祖国海防的第一线,累计出海的时间超过200天,海上的颠簸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经常整宿难以入睡。不甘落后的他,在船上不停的练习旋转,直到无论转多少圈都不晕、不吐为止。大海的浩瀚无垠时常让他发出感慨:“18000多公里海防线的背后就是13亿中国人的家园,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海军战士,只是沧海一粟,但我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相信所有的海军官兵都会守住自己的那片阵地,为祖国的建设保驾护航!”2010年,丁一鸣之前所在的舰艇即将退役,他特意从湖南赶到北海舰队某基地,热泪盈眶的为舰艇送行。
丁家三代军人,都是各自年代的普通一兵,却都用行动诠释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事实证明,强军目标不仅仅是现役军人的标尺,它更是每一代革命军人用汗血树立的旗帜!
丁家人的事迹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轻易忘却,但这微弱的星星之火却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以贯之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而得以燎原。平凡所以深刻,坚持更显可贵!丁家人用他们对部队的一腔热血激励着流水的兵。强军梦是什么?对于退伍老兵来说,那就是对现役军人的期许和要求!采访的最后,丁爷爷用郑重、严肃的语气告诉记者:“我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信心,我对新一代军人有信心,我对我军能够成为祖国和人民的坚强卫士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