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事动漫>>资讯快报>>正文

台媒:台湾动漫产业积弱不振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王业伟2013-02-25 15:29

  台湾《中国时报》23日发表社论探讨台湾动漫产业发展。文章回顾本土漫画曾经的荣景并分析日漫进军台湾带来的冲击,指出,台湾动漫产业积弱不振,不能怪年轻人哈日,也不能怪岛内创作者实力不够好,只能说,主事者对此重视不足,没有拿出办法。只有当局重视动漫产业,台湾动漫才能动起来。

  社论摘编如下:

  今年台北国际书展动漫馆和往年大不相同,多家代理日漫的主流出版社,另起炉灶于新春期间举办台北国际动漫节,与过年前举办的国际书展互别苗头;少了日漫的加持,过去书展年轻粉丝排队抢购、包围漫画家及声优的疯狂场面,果然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然而,不论拼场的结果输赢如何,这样的“大拜拜”,对岛内的动漫环境及产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来看一些数字。台湾每年漫画出版品营业额约20亿元(新台币,下同),但卖的都是日本漫画,台湾本土漫画作品只占1%,约2000万元;日本每年漫画产值约60亿元,但这不包括授权发行及周边商品的的营收;韩国在官方全力扶植之下,全年漫画产值高达8亿美元,超过200亿台币,迎头赶上日本。台湾根本没得比。

  令人扼腕的是,台湾并非没有人才,过去也曾经创造过荣景,七八十年代,就有魅力无法挡的四大天王:蔡志忠《诸子百家》系列,把硬梆梆的经典变成有趣的读本,令日、韩及大陆惊艳;朱德庸的《醋溜族》、《涩女郎》,以幽默犀利的笔触描绘都会男女百态,不只在台湾畅销,更在东南亚造成旋风;敖幼祥的《乌龙院》开启搞笑武侠漫画先河,之后改拍成动画及电影,同样造成轰动;郑问《东周英雄传》以水墨漫画进军东洋,造成震撼,日本漫画家协会还颁发特别奖给他,感谢他为产业带来启发。台湾漫画家的努力有目共睹,黄金十年,陪伴许多漫迷度过青涩岁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