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美国海军的转型路线图不仅为武器装备体系的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提出了作战资源组织使用、兵力综合运用的一体化发展原则。
在上述顶层构想、体系结构框架、转型路线图等一系列主要的顶层指导或强制性文件的约束下,美国海军武器装备的一体化建设正平稳、有序地进行,实践表明,明确的顶层指导文件、慎密的统筹规划、先进的体系结构框架是构建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根本保证。
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调整,适应一体化发展需要
美国海军认为,“在文化方面的重大变革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达到海上作战的完全一体化或许需要一整代人的时间。未来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哲理、观念、条令的和组织机构方面,采取能够实现更大程度一体化的行动。”由此可见,实现装备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各部、各级人员首先要具有共同的一体化发展理念,并将这种共同的理念落实在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和计划执行上。而思路和规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落实必须要对制约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组织机构进行相应调整。
海军 -海军陆战队一体化发展
美国海军在体制机制和组织机构调整方面最顶层的动作首先是加强与其他军种,尤其是与海军陆战队的一体化发展。从发展战略到作战能力规划、装备发展计划,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体化发展,例如已经实现了海军 -海军陆战队后勤职能、能力和过程的一体化。共同签发了《海上作战概念》文件,并开始实施“海军 -海军陆战队战术飞机一体化计划”;共同确定了采用标准联合协议、通用数据包以及具备更强安全性、冗余度和备用通道的“部队网”体系结构等。
海军部组织机构的主要调整动向
海军作战部长发动了对海军总部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目的是根据转型及网络中心战的发展更好地提出需求,确保能够将重点放在人力与人事需要以及强化为舰队战备服务上。在新的机构中,负责作战需求与规划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N7,海军中将,直接对海军作战部长负责)的设立,将海上作战和海军特有的作战规划管理以及作战需求的提出统一在一个办公机构内,同时也将原海军训练局的职责纳入其中。这个机构以前设在负责作战需求、资源与评估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N8)之下。原来负责后勤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被调整为负责舰队战备与后勤(N4)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将舰队战备需求与评估、提出舰队和部队训练需求纳入其职责范围,从而将舰队战备需求和评估统一在一个办公机构内。这样,N4将在海军部门成为“舰队代言人”,更加专职地提出战备需求并评估整个海军的资源分配能否满足战备需求。
通过机构调整,美国海军希望使作战规划更加透明,并将部队训练的职责更好地融入海军机关工作中,建立一个新型的内部决策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强化“21世纪海上力量”的战略需求。
除总部的改革调整外,在各不同管理层级上也都有新的变化,例如设立海军设施司令(CNI),将原来的 8个分管部门合并为 1个,减少了基础设施管理的层次,实现了业务的一体化。
采用一体化统筹规划过程,形成一体化能力体系
美国海军建立了从转型理念开始到具体装备发展计划的一体化统筹规划过程,将转型分为作战概念转型、能力转型和方法转型 3个层面,其中能力转型是核心,它包括美国海军转型的 4个支柱,即“海上盾牌、海上打击、海上基地和“部队网”,每个支柱都由多个使命任务包组成,这些使命任务包由一系列装备发展计划和概念、条令的协同发展组成,从而使所有武器装备、技术、概念、条令、训练、组织、人员等的发展处于支持未来作战概念与作战需求的一体化框架之中。
为促进从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的规划过程转型,负责计划、政策和作战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N3/N5)与海军陆战队一起,在“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作战能力优先列表。这一列表将“21世纪海上力量”的四大能力支柱(海上打击、海上盾牌、海上基地和“部队网”)细分为更加详细的使命任务包(NCP),并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使能能力。由代表各种使命和作战领域的指挥官和将级军官组成的组织评估这一能力列表。这个评估组织依照最近作战经验,交互式比较各种能力,根据未来可能的使命,确定作战部队的需求重点,最终给出一个直接与四大能力支柱相联系的重点能力排序表,该表为“海上能力发展过程”中决定平台类型和数量提供另一种意见,成为“海上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详细能力评估(由综合作战部(N70))主任承担)的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