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存侦测“短板”
报道称,美国这次从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调来P-3C“猎户座”反潜机参与搜救,中国则没有派出大型反潜机。
黄东指出,这次救援阵容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在大型反潜机领域的滞后。使用螺旋桨动力的P-3系列飞机经过不断改进,还将继续服役美军,而基于波音737设计的P-8海上巡逻机也在2013年开始服役。中国尚无现役大型反潜机,与P-3C定位接近的反潜机型“高新”-6仍处于测试中。
报道称,马航搜索行动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立体行动”,海面上的船只进行搜救的同时,太空中的卫星则在进行着测量、导航、搜索的任务。中国不仅派遣舰艇奔赴现场,还调集了十颗不同功能的卫星辅助搜索行动。
但黄东说,认为有卫星就能观察到事故的想法其实是一种“误会”。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都能给这一区域的设备进行精确定位,但这些定位卫星没有摄像头,只有定位功能,所以不能用于搜索。
据悉,非地球同步卫星也同样难以完成搜救任务,它们以不同的速度与角度绕地球运转,一个多小时便可以绕地球一周,即使是装备了摄像头,也只能观察到其所经过的地球表面,除非卫星在马航班机出事的那一刻刚好经过南海海域,否则也难免错过。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匿名官员称,五角大楼曾动用一套“在全球范围内搜索爆炸光亮”的系统,但并没有在其“监控数据”之内找到爆炸的迹象。
黄东分析,这里所使用的可能就是“国防支持卫星”。美国的国防支持计划诞生于冷战中,此计划的卫星采用红外探测设施监控全球各地的导弹发射喷流,为美国赢得应急时间。而近年来,更先进的“天基红外系统”正逐步取代国防支持计划,给美国提供更广泛、精确的监控。
报道称,中国是世界第三卫星大国,还建立起了覆盖全亚洲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但预警卫星还是中国的“短板”。
黄东介绍,中国拥有“海洋”一号、二号等环境监测卫星,但还没有预警卫星。不过,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3年报道,中国的战略核力量第二炮兵部队已将“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筹建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