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强军论坛(观点)>>正文

拿起战斗力标准这根指挥棒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文豪责任编辑:王静2013-09-16 09:02

一支支野外驻训的部队,从难从严苦练精兵,“野”味十足;一级级部队机关,细化评估方式,优化经费投向,在提高战斗力上用实劲……如果把军队建设比作一支乐队,那么战斗力标准无疑就是那根神奇的指挥棒。

战斗力标准反映着军队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和判断是否能打胜仗的客观依据。习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只有坚持战斗力标准,衡量检验部队建设才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根本尺度,才能在全军上下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鲜明导向,才能激发广大官兵献身使命的战斗豪情,才能为实现强军目标科学配置资源,凝聚强大力量。

部队建设像一支庞大的乐队,只有服从高超的指挥,才能合力演奏出恢宏的乐章;部队建设如一架精密的机器,只有依靠高效的马达,才能实现高效的运转。大音自成曲,但看指挥棒。指挥棒就是导向,有什么样的指挥,就有什么样的演奏。导向正,则万川归一;导向偏,则一盘散沙。战斗力标准这根指挥棒指向哪里,军事资源自然就向哪里配置,官兵精力自然就向哪里聚焦,工作重心自然就向哪里转移。没有这根指挥棒,则如同航船失去方向,什么风都是逆风。

战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激烈角逐和残酷搏杀,拳头硬是基本的道理之一。然而,一到部署工作、检查评比、任用干部、决策指导时,总有一些单位和领导把战斗力标准这根指挥棒扔到一边,把“协奏曲”变成了“乱奏曲”。比如,练为看、演为看、搞花架子的现象远未绝迹;急功近利、消极保安全、只想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思想还颇有市场;不是“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平时就用什么样的人”,而是“平时用没脾气、会办事的人,战时才用有血性、能打仗的人”。如此荒腔走板,只会贻误部队的发展,偏离打赢的轨道。

战斗队永远是军队的第一属性,战斗力标准永远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缺乏忧患意识和战备意识的指挥员,想不起这根指挥棒;缺乏千锤百炼和打赢本领的指挥员,拿不起这根指挥棒;缺乏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的指挥员,用不好这根指挥棒。

这标准,那标准,战斗力标准是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这政绩,那政绩,提高战斗力是最大政绩。拿起战斗力标准这根指挥棒,就必须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就必须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落实到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各要素;就必须不断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确保一声令下,断然出手,决战决胜。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军训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