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女孩胡雪莹的父亲不幸罹患肺癌,为完成老人家“看一看天安门和长城”的心愿,她毅然辞掉上海的工作,推着轮椅带父亲到北京旅游。日前,这则温暖人心的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陪父旅游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以至于连胡雪莹本人都对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感到意外:“到北京旅游的人那么多,怎么会关注到我?”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关注胡雪莹,不仅因为她怀有一颗孝亲之心,还因为她能及时尽孝,因而让无数的人心涌热潮。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敬老人的佳话传颂至今。在这个信息发达、节奏飞快的时代,很多人长年在外奔波,忙得顾不上照顾父母亲。工作、恋爱、子女教育、追逐梦想,哪一样似乎都比陪伴父母更紧要。我们总是对自己说“工作忙再等一等”“等到空闲一些了再尽孝心”,结果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原谅和推诿中,父母亲逐渐老去,甚至永远别离。于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很多人的终生遗憾。
这种尴尬难道无法破解吗?胡雪莹用倾情奉献给出了答案。为了照顾父亲,她辞去了工作;为了帮父亲圆梦,她背着父亲爬上长城。“无论如何也不让父亲留遗憾”。胡雪莹的故事为人们领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真谛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推动孝亲敬老成为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树立更多榜样,奖励敬老护老的典型,让模范效应渗入社会肌理,调动“小家”带动“大家”,让养老事业有着恒久的温情;另一方面,应出台更具人性化、科学合理的带薪休假探亲相关政策规定,创造条件让普通人“常回家看看”,带给父母特别是“空巢”老人更多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
孝道离不开奉献。一颗孝亲敬老的心,可以书写美丽的佳话,可以增进社会的和谐,更可以孕育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