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观点>>谈兵论剑>>正文

指挥体制应随战争形态而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左亚明责任编辑:刘航2013-12-11 11:20

军队改革,不能不进行指挥变革。而指挥体制的变革,一定是和未来的战争形态相适应的。

从近年美军主导的战争看,战役作为一种作战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退出历史舞台的征候。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往往一个小的“战斗”,就是一场战争。美军突袭本·拉登的作战行动,上演的就是一场活生生的战争。

“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战役、战斗”的“三分法”已经被“战争、作战、行动”的新“三分法”所取代。如美军“黄金峡谷”行动,依托高效的指挥机构,指挥海、空军高技术兵种组成的一支作战力量,经过4次空中加油,到达利比亚上空,实施12分钟的空袭就达成了战略目的。

战争形态的演变,强烈呼唤指挥变革。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和变革。作战方式改变强制指挥方式变革,而指挥方式的变革又促进作战方式的改变。

当前,压缩指挥层次,增加指挥跨度,实施“扁平化”指挥,已经成为指挥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如美陆军将指挥层次由原来的6级压缩至目前的“战区陆军——师——旅——营”4级。同时,相应地增加指挥机构的规模,突出地表现为指挥人员和指挥信息设备增多、指挥机构规模增大、信息交流规模增大。对我军来说,指挥机构的构建应在指挥层级、指挥跨度和指挥规模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战争的触角伸向哪里,指挥的触角就应延伸到哪里。未来信息化战场,作战领域涉及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战场,必然使指挥控制领域多维无形、空前扩大。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控制,就必须使指挥的触角具体落实到指挥的“末端”,以实现点对点的指挥。

只有按照权威、精干、灵便、高效的要求,加快构建体系健全、编成合理,平战一体、三军联合,机制完善、顺畅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我军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指挥若定,行动有力,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