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突出强调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空间力量作为国家航天体系和军队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指示精神,以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空间力量建设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
发展观念上的融合。综合国力是空间力量建设的基石,发展空间力量是国家科技水平、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及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空间力量的发展建设又有力地带动了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坚持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树立空间力量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军事科研部门、航天工业部门等各方面力量拧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总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实现统筹兼顾、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战略指导上的融合。空间力量建设涉及诸多高精尖技术领域和专业方向,行业部门众多、技术实现复杂、应用领域广泛。要坚持将空间力量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全局,从国家战略层次对军民用空间资源的发展统筹规划、统筹科研、统筹生产、统筹应用,形成发展合力。要坚持把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与构建空间安全体系相统筹,实现互相带动、互相补充。要坚持把发展军用空间技术与发展民用空间技术相结合,打破行业垄断,形成技术竞争的良好态势,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在民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也充分利用国家体制在集中力量发展军用空间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快空间技术进步的步伐。
建设应用上的融合。加强军地技术交流,打破力量分散、独家经营的封闭科研模式,拓宽军队与地方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渠道,努力实现共同研发、成果共享、相互促进。要统筹军地资源,加快推进现有资源的整合,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配置和发展军地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分散建设,实现国家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寓军于民,研究建立军民相互协作、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形成运转高效的军民融合联动体系,使军用、民用航天资产互为补充、互为加强,确保空间力量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各类资源信息的高效互通和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