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检身若不及”的自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孙忠义责任编辑:康哲
2015-09-17 04:10

●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引向深入,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确党章党规定下的标准。有了高标准,才有严要求,才能避免检查轻描淡写,整改不痛不痒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即对别人宽容宽厚,不求全责备,检查自身则从严要求,像看到总有赶不上别人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指出:“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严”的前提,是标准要高。只有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以先进典型作对照,才能发现差距,看到不足,急起直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一文中指出“古之君子”之所以能够“其责己也重以周”,是因为他们坚持以舜、周公为榜样。韩愈写道:“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过去,一些党员干部屡屡发生不严不实问题,往往就是忘记了自己的党员干部身份,满足于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而且找出种种理由宽谅自己。譬如,有的认为周围“政治生态”不好,风气不正,如果事事严格较真,就会得罪人、受孤立;有的从一己私利出发,认为学先进既受累还吃亏,不如对典型“敬而远之”;还有的专门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毛病比,比来比去,就像韩愈笔下的“今之君子”一样,“其待己也廉”:“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因此,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引向深入,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确党章党规定下的标准。有了高标准,才有严要求,才能避免检查轻描淡写,整改不痛不痒。

“检身若不及”,强调了见贤思齐、有错即改的紧迫感。正如习总书记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的:“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中,展开严肃认真的相互批评固然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自身的觉悟。从哲学上讲,这就是外因为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古人讲到修身问题时强调:“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大者”,对我们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决定人生成败的“总开关”。一些人由作风问题发展成违纪问题,由违纪问题发展成违法问题,由违法问题发展成犯罪问题,这种堕落的轨迹,无不印证着“三观”由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一个腐败分子在忏悔书中写道:“落得今天的下场……有它的必然性。随着地位升高,权力增大,自己一步步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甚至忘记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可见,一个人只有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练就百毒难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三严三实”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必须下大决心、费大力气。“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不能不带来一时的痛苦。而不严不实,做表面文章,对许多人来说不但是轻车熟路,而且能尝到各种“甜头”,得到某些“好处”。但是,正是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将他们的政治生命推向了危险境地。《红楼梦》中的贾瑞,对凤姐“单相思”,处于命悬一线的状态。跛足道人送来了名为“风月宝鉴”的镜子,告诫他“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那贾瑞拿背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儿立在里面”,而改照正面,则“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手儿叫他”。这贾瑞难以自持,魂不守舍,照几次正面以后,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如果贾瑞按照道人吩咐去做,看穿光鲜背后的丑陋,生出厌恶之情、逃离之心,他患的“邪思妄动之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他却贪图那虚幻的享乐,结果白白送掉了性命。这启示我们,耽于一时的“微利之诱”和“五色之惑”,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顾眼前不管长远,实际上等于慢性自杀。因此,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时时处处慎独、慎权、慎微,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定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作者单位:海军某试训基地)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7日 10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