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军:我和我的“新战友”运-20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晓军 刘书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06-05 16:01

从换装到“换脑”

接装当日,首架运-20飞机通过“水门”。

飞机的改装,就像是重读了一个大学,理论学习、虚拟飞行、模拟训练、实装操作等,我们好比是换了一个大脑。上飞机之前学过理论,在地面有过座舱实习,进行过模拟飞行,但这都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所有理论与操作的结合,都是依照教员怎么教,大家就怎么做。

在飞行性能掌握这方面,我们渐渐发现飞机系统的复杂程度远非想象得那样简单,倍感压力。运-20的研发设计运用了当前航空领域最前沿的理念,而我们必须在10个月里完成“换脑”。

作为运-20的飞行员,我们首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飞行除了“一杆两舵”这种模式化训练外,要想飞得深入,飞得精细,关键是看理论学习的怎么样。理论学习能加强对飞行、飞机的了解。在运-20改装任务中,我们每周至少工作6天,每晚都有自习。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多给自己充电。我们还有一套“散步训练法”,每天晚饭后,我们机组人员都会自发3人一组散步,一人当机长,一人当副驾驶,一人当第三座飞行员,边走边说边做,模拟飞行程序,尽快加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甚至有一段时间,连做梦都是飞行。

理论学习课堂上不理解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时间完善学习。我们团长就学习问题曾多次向运-20电传操作系统的设计者、我国飞控专家高亚奎登门拜访,感叹“真是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读不到的内容,许多深奥的道理都要反复钻研,才能彻底搞懂”。

运-20的改装让我们在空中运输能力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一人能起飞、两人能执行任务、三人能作战。”与国产中型运输机相比,运-20飞机最大的变化还有驾驶体制的革新,由传统的多人制改为两人制飞行。这就意味着我们飞行员要承担起过去飞行、领航、通信和机械师四个角色的工作,要求飞行员知识面要更加宽泛,对飞机构造和原理要更加了解。飞行员也从单纯的驾驶员,转变为飞机资源的管理者。每一名机长都好比大型企业的CEO,从一名“一杆两舵”的飞行员转变为机组资源的管理者。飞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减少了人的体力工作,却增加了脑力工作。

在机组资源管理中,一切行为皆有标准是个重要的理念。这完全不同于以往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运-20的飞行中,大家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不论谁当机长,谁当副驾驶,飞行操作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按“手册”执行,甚至连对话也是标准统一的规范。比如说,在以往的操作中,加满油门,准备起飞,飞行员之间的用语就有可能是:“把油门加满”“把油门加到起飞功率”“起飞功率调定”“设置起飞功率”等,但现在,所有人员都有统一的用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