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家国情怀 少些儿女情长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郝长清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24 02:05

插图:叶浩鹏

这次调整改革,我再次站到了人生十字路口。领导找我谈话那天,我已被抽到陆军某部筹建组,连续加班加点工作一周了。所以当领导告诉我,组织决定调我赴河北任职时,确实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但我想,组织的决定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自己能够留在部队继续服役,是组织的信任和看重,怎么能跟组织讨价还价?我当时就表态:坚决服从!

面对改革大考,内心不可能没有煎熬,但服从是必须的。当兵23年来,我已亲历两次大的调整改革,每次都把组织决定作为唯一选择,没有任何犹豫。特别是1998年那次精简整编,我刚毕业到连队任排长,所在部队同时接到了军委关于编制调整和赴长江抗洪抢险的命令。我和我的战友没有犹豫彷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去。当时大堤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面对滔滔洪水,我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但我知道现在干什么。”

得知我要异地任职,许多亲朋好友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战友劝我,你刚把小家安顿好,全家人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没有必要再去外地折腾;作为负责干部工作的处长,上下都很熟悉,留下来也会有很好的位置和发展;到外地任职,工作生活条件都相对艰苦,面对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从头起步、从零开始……

说实话,对我来讲,再多困难都没问题,吃苦受累也是小事,毕竟有20多年的军旅生涯打底。像许多军人一样,最让我歉疚的,还是对家人的亏欠。入伍后,我曾因担负新训任务连续6年没有回家过年;因执行抗震救灾、联合演习等重大任务,三位亲人离世都不曾送上最后一程;结婚15年,有12年与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刚上小学的儿子对我很依赖,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母亲,接过来跟着我生活还不到一年……然而让我欣慰和感动的是,母亲和妻子都对我服从组织安排给予理解和肯定。是啊,“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既然穿着军装,就应当有“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多一些家国情怀、少一些儿女情长。

军人,是吃苦奉献的代名词,在国事与家事不能兼顾的时候,只能“思其大而忘其小”,把国家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当年革命前辈打江山,谁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中国革命史上,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的家族60多人为革命献出生命,贺龙从投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他的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与革命前辈相比,在改革面前舍弃些家庭和个人利益,实在是微不足道。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改革强军唱响时代强音,我们这一代军人,能够亲身经历这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是生逢其时、人生之幸。革命军人既然坚定了改革强军信念,就当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作者:郝长清 单位:中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