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时轮
“姓——中华民族,名——坚决抗战”。1938年,平北抗日战场上,为回击日军情报人员对八路军情况的搜集,宋时轮支队在游击队配合下,把这些宣传品送到了日军大佐的办公桌上。日军大佐看到上面的“姓名”后气得拍桌大叫,惊恐万分。
装备简陋但接连获胜
1937年,日本侵略军很快就占领了山西雁北的主要城镇,日军侵占山西的战略企图是以此作为华北作战的补给基地。1937年9月,由贺龙主持的第120师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要求:由宋时轮率领第358旅716团2营为骨干,组成独立支队,北出长城,到雁门关以北敌占区打游击,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的进攻,想办法拖住日军的后腿。会议的第二天,宋时轮就率领一支900余人的支队,从晋西北向雁北地区进发。
雁北地区,位于雁门关外,古长城以南,同蒲铁路以西。
宋时轮率部北上途中,遇到败退南撤的国民党骑兵第2军,望着宋支队深入敌后,国民党军官兵疑惑地问道:“你们人数不多,装备简陋,我们骑兵还跑不及,你们步兵开上去顶什么事,去了也是送死。”军长何柱国对宋时轮说:“日本人不好对付,我们的炮弹落在他们的坦克上毫无作用。我自己几乎送了命。”
可就是这样一支简陋又人数不多的部队,在十屋九空,粮食采办非常困难,11天没有吃油盐及一天只吃一餐的艰难环境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主动出击、积极作战、连续获胜,迅速站稳脚跟。在硝烟弥漫的雁北战场让日军闻风丧胆。
三次遭围剿全部克敌
1938年1月上旬,日军集中2400多人,分5路向宋支队实施大规模的“围剿”。宋时轮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指挥支队主力在大同附近袭击车站、仓库,破坏道路交通,打得热火朝天,迫使“围剿”的各路日军无功而返。2月底,日军又集中3000多兵力,对宋支队实行第二次围攻,结果又告失败。3月,第三次围攻开始后,宋支队在占据有利地形的条件下,同敌人英勇拼杀,激战一昼夜,日军被全部击退。
从1937年底到1938年中旬,宋支队在同蒲线以西、京绥线以东,同日军
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击毁日军汽车390余辆,歼灭日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支(挺);支队自身得到扩建,由最初的5个连扩建为3个营、1个骑兵大队、8个挺进队,总兵力达2000余人。成功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晋西北持久抗战的根据地,在补充了自身的同时,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宋支队屹立于敌人侧后方,成了被敌人摧残的千百万同胞的灯塔;在敌人侧后方占领巩固的阵地,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