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宋时轮:指挥"简陋"部队让日军闻风丧胆

来源:央视网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6-07 10:11

宋时轮、邓华支队的骑兵。(资料图片)

发动起义攻破多座县城

1938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抽调宋时轮支队东进平西,与先期到达该地区的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会合,挺进冀东。

按照四纵队的部署,宋时轮率领的三十四大队和独立营,从平(北平)绥(绥远)铁路以西的大村出发,在居庸关和南口之间穿过平绥铁路,经平北奔赴冀东。

当时居庸关只有铁路警察驻守,南口有伪军300多人。这里的警察和伪军一听说八路军来了,赶紧逃进了昌平县城。此时昌平城内已驻守日军一个中队,伪警察也扩大到140余人。为了扩大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三十四大队二营奉命奔袭昌平县城,部队跨过居庸关,直出十三陵,将昌平县城团团包围。

1938年5月末的一天晚上,整个昌平县城里,只有伪县衙门、伪警防队和警察局灯火通明,灯火被高高的院墙隔在里面,只有余光散射在空中。远远看去,这几个院子上边的夜空有些发白,而整个县城死一般寂静。二营五连仅用几分钟时间就从伪军尚未修好的城墙豁子摸进城去,六连随后也攻进城内。伪军发现八路军攻城以后,急忙用枪打坏了西门照明用的桅灯,但他们已经处于八路军两个连的包围之中。战斗在曙光初露时打响,伪军猝不及防,仓促迎战。八路军战士用手榴弹炸毁了西门岗楼,消灭了3个日军和岗楼上的伪警察,西门被顺利地攻破了。八路军从西门进城后,二营教导员王再兴立即令七连和六连一排冲向中心炮楼,六连二排和五连一部分直取东门,其余部队攻打伪县政府。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除中心炮楼由于伪军火力过猛,八路军连攻3次未能奏效外,县城其他地方已被八路军控制。那幅“打到鸭绿江去,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大幅宣传标语醒目地贴到了昌平城中心的鼓楼上,在漫天硝烟的笼罩下,显得那么耀眼。

天亮时,日军从南口、清河等地出动坦克、汽车20余辆前来增援。为了减少损失,八路军撤出昌平城。由当地老百姓带路,押解着24名俘虏,带着缴获的41支步枪和5000余发子弹及其他军用品,抵达昌平西北的德胜口,在这里对俘虏进行了一番抗日爱国教育后,全部释放。

四纵一路东进到达冀东,1938年7月6日,在四纵队的配合下,中共冀热察特委发动冀东21县20多万人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攻克了蓟县、平谷、遵化、乐亭等县城,控制了广大村镇,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宋支队以英勇顽强著称,以机智灵活闻名,冀热边长城内外,这支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打击敌人,大大激发了敌后民众抗战的热情,人民大众欢欣鼓舞,伪军伪组织纷纷瓦解。

■有关书籍

《宋时轮传》

本书共62章,详细地介绍了宋时轮将军从出生到为革命奉献了一生的点点滴滴。由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宋时轮传》撰写组编写;2007年7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宋时轮将军一生耿直,注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他生前曾说:“我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写有关我的事情,至于死后就随便去写吧。”也正因为此,有关宋时轮将军的史料及故事留下来的并不多。本书是记录将军生平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