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95式自动步枪射落国际陆军射击大赛3金5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武元晋 高冰 狄伯文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6-11 04:37

枪手有情 弹道有痕

——第27集团军某旅上士林锦华矢志钻研95式自动步枪纪事

■本报记者 武元晋 通讯员 高 冰 狄伯文

军人是有精气神的,兵器是有灵魂的,是军人让这些兵器呈现了巨大的威力。军人与兵器是天生的伙伴,兵器在善于驾驭者手中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从而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上,中国陆军射击代表队队员、第27集团军某旅上士林锦华使用95式自动步枪,获得3金5银的优异成绩。追寻他的成功足迹,我们看到一名士兵矢志追求“人枪合一”的至高境界。从本期起,我们推出《我与兵器》专栏,为您呈现我军官兵中使用武器的佼佼者。

5月13日上午,澳大利亚墨尔本某轻武器射击场,阴沉的天空中飘着细雨。

这是中国陆军射击代表队征战2016年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的第11天,运动目标射击项目比赛激战正酣,场上只剩下林锦华和1名外军选手。

澳方设置的运动目标射击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在负重20公斤的情况下完成2.4公里奔袭,然后对400米内未知运动目标进行射击,只要1发脱靶,即刻出局。由于比赛的高强度和随机性,仅仅十几分钟,来自19个国家的230余名参赛选手相继被淘汰。

突然,200米距离外,一排靶子瞬间竖起移动,林锦华和外军选手双双举枪准备射击。此时,一阵风刮来,风中还夹着水汽,就在外军选手还在寻找最佳射击时机之时,林锦华快速对枪做了几个微调整:偏移瞄准点、枪托从肩窝位置向胸膛靠近1厘米……“砰、砰!”林锦华果断开枪,连续命中靶心。最终,他以1分优势险胜外军选手,摘得金牌。

“Amazing!”林锦华的精彩表现令外军队员赞叹,难道他的眼中能看见弹道?弹道无痕,林锦华的神枪绝技,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过去一年不断揣摩练习练就的“枪感”。

采访中,林锦华谈起首次出国参加国际大赛折戟沉沙的往事。去年1月,林锦华参加第11届文莱国际武器实用技能比武,虽然信心满满,却并未摸透95式自动步枪的“脾气秉性”。在400米快速射击项目中,连续射出30发子弹后,由于没有及时修正枪械偏差,导致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射击弹道全部偏左,遗憾败北,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登上领奖台。

“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你不了解它,它必然会辜负你。”归国后,林锦华认真反思,寻找失利原因,他发现枪械、弹药以及据枪姿势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射击精度。“就像打球有球感、开车有车感一样,打枪自然也有‘枪感’。” 

他开始细致研究手中武器:拿天平对子弹一颗颗称重,对不同重量的子弹射击偏差、出膛后的后坐力量进行试验记录,量化分析;射击姿势多变,他就研究枪托和肩膀的接触位置,对坐、立、卧、蹲、跪等不同射击姿势一一分析,形成不同位置据枪方法。

为了提高对枪的感知能力,林锦华尝试把护膝护肘全部取掉,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感受火药起爆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时间一长,手上全是厚厚老茧,地面也把胳膊肘磨破了。

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林锦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甚至把自己练成了活的风向标:“风吹脸凉,瞄准点移动2米;风响耳鸣,瞄准点移动4米……”类似这样的经验,他记了满满两个笔记本。

不懈的苦练形成了肌肉记忆。现在一据枪,林锦华根本不用想动作要领,只要感觉到位就说明对了,因为肌肉已经记住了正确的射击动作,稍有不适,整个人都感觉别扭。“枪中有我,我中有枪。”林锦华说,如今只要一摸枪,心里就兴奋,仿佛枪已经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人与枪合为一体了。

今年3月备战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28岁的林锦华作为步枪组8名队员中年龄偏大的队员,他每天训练14小时,默默记录每一发子弹的弹道,坚持不懈地钻研枪、熟悉枪,成功拿到赴澳参赛的“门票”,并最终登上了世界陆军轻武器射击最高领奖台,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荣誉。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11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