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战法创新的抓手,立足实际才能提高实战化训练含金量
薛平(武警指挥学院):当前个别单位的作战理论和战法创新,心中想的是已经发生的局部战争,对于如何运用自己手中武器,如何打赢未来战争,缺乏信心更缺乏深入思考。因此,提高实战化训练含金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是立足现有装备。现有装备是我军未来作战和研究创新战法的基本物质条件。如果脱离了这个客观现实,好高骛远式的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方面,有了新装备,还得有新战法。有的部队对新装备学习掌握不够,作战运用研练也不够,有的把三代装备当成二代装备用,还存在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剑好剑法不好,肯定发挥不了作用。必须加强新装备的人装结合训练,紧紧抓住关键性新技术对作战的影响创新战法,紧紧围绕多种新技术军事融合运用对作战的影响创新战法,紧紧瞄准新技术军事运用的发展趋势创新战法,尽快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有了好战法,老装备也大有可为。在熟练掌握老装备老战法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新的作战样式、新的作战要求,创新战法,充分发挥老装备的独特优势。
二是强化战术基础。好的战法,是由好的战术基本动作作为基础和支撑的。没有扎实的战术基础,战法就无从谈起。必须把战术训练作为战法的基础,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单兵到分队到合同到联合,由战术延伸到战役,逐级打牢战术基础,培养战术思想,形成有用战法。在训好体能、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战术运用训练,把技术、战术和战法融合在一起,基础和应用融合在一起,坚持带着战术背景练、带着情况练,切实打牢从单兵到分队各个层级的战术素养和战术能力,为创新和实施战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把实战化训练的战法创新放在可以把握的条件、力量基础上,而不是好高骛远,不接地气。
适当调整实战化训练考评标准,整体创新才能提高实战化训练含金量
何锋(火箭军某旅):审视当前的实战化训练场,考核标准一定程度的落后,也是影响战法创新的原因之一。实战化条件下的战法训练对考核评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个别单位存在考核理念滞后、考风演风不实、保障条件构设不全、考评手段落后、科学量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战法创新。换言之,用战法未创新之前的标准来考评已经创新的战法,难免会有不协调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战法创新。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纠正和完善。
变“传统考核”为“战场检验”。实战化环境是检验战法训练水平的先决条件。战法训练考核必须跳出现行考核模式的“圈子”,消除“演”的痕迹,减少“虚”的成分。在电磁环境构设上,要充分运用部队现有电子对抗力量,积极搭建网络平台,虚拟实战场景,增大考核环境的信息化含量,用近似实战的环境检验战法训练成效。在自然环境选择上,坚持把部队置于与实战相似的天候、地形条件下考核,围绕提高部队全天候、全时域、全地域作战能力,敢于选择和利用高寒、酷热、雨雪、风沙、夜暗等恶劣天气,加大考核难度强度,在逼近极限中检验战法训练成效。在考核条件设置上,以使命课题为背景,随机组合内容,随机设定目标,随机设置情况,处处设僵局、时时设险局,增大考核的逼真度,逼着部队在复杂的“战场”情况下灵活运用战法,增强考核的实战性。
变“简单对抗”为“作战检验”。专门围绕战法训练组织互为对手的对抗考核,是检验战法训练成效的重要手段。但战法训练考核不能简单采取实车、实装、实弹、实爆等应用性、可比性课目的对抗形式,要依托各种战术对抗系统,围绕战法训练内容,互为作战对手,立足现有编制装备和指挥编组,开展基于一体化指挥平台的谋划决策、组织协同、信火打击、综合保障等指挥对抗活动;要增加官兵真打实抗意识,树立对抗就是作战的理念,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兄弟单位上,为对抗而对抗,而应把对抗视同与潜在敌人的作战,通过这样的“战斗”来检验战法训练水平。
变“少数参与”为“系统检验”。战法训练不但具有对抗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目前,有些战法训练仅局限于分队之间、部队之间的协同训练,缺少指挥班子整体谋略能力的培养锻炼,缺少参战人员对指挥员决心和作战意图的理解锻炼。战法训练考核要充分利用装备、战场和友邻部队等训练资源,设置近似实战的课题背景,既检验指挥机关,又检验指挥员、战斗员、引导人员和其他战勤保障人员;既检验部队各种战斗技能,又检验官兵活用战法的战术素养,并借战法训练考核查找部队在作战、管理、装备、保障和政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足,促进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
(马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