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破百|这群“沟里人”有啥大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承德 汪扬帆责任编辑:菅琳
2016-11-29 11:24

品味“沟里人”的血性与浪漫

■吴承德 汪扬帆

他们是一群放飞卫星的人。烈焰升腾,长箭拔地而起,直刺云霄,送卫星翱翔九天,就像一部剧,航天发射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断重演高潮。

他们是一群扎根山沟的人。青山作伴,溪流相依,意气风发投身航天,扎根山沟无私奉献,就像一首歌,“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凉山腹地,西南小镇,他们自称“沟里人”,管外出叫“进城”,回来叫“进沟”。一代代“沟里人”在这里建起发射场,立业安家,用青春和智慧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展现着他们骨子里那份属于航天人的血性与浪漫。

资料图:挖导流槽。

肩扛手抬建起发射场

“沟里人”向来敢啃硬骨头、善于克难关,敢打必胜的铁骨血性一直在赓续传承。

上世纪70年代,最早来到大凉山的“沟里人”,他们矢志航天、艰苦创业,在“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支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的艰苦岁月里,在无数次的艰难困苦面前,他们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发扬“宁可少活20年,也要工程提前完”的精神,硬是用双脚踏遍了大凉山,用双肩架起了长征桥,用双手舀干了导流槽,建起了世界一流的发射场。

“奇迹!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美国航天专家、大名鼎鼎的“大力神”火箭总体设计师史密斯在考察新工位建设落成不禁惊呼。时间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要走向世界,用“中国箭”发射“外国星”。但是,必须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新建一座符合条件的发射工位,否则将承担违约赔款的责任。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塔美国要19个月,法国要29个月。“沟里人”群情振奋,原始工具与现代机械有机结合,“红肩章”的大学生学员与“扛星”的校官干部共挑一肩担,仅用1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堪称“亚洲第一塔”的新工位,这一“背水一战”的胜利更加彰显了“沟里人”的铁骨血性。

迈入新世纪,这群“沟里人”以使命引领,靠创新驱动,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他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火箭发射连战连捷;他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高密度任务“连连突破”,取得了自1997年以来77战全胜的发射新纪录,打出了38万公里的探月新高度,年发射能力也从8发跃升至15发。

资料图:美国火箭专家称赞塔架建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