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发射场摄像机“医生” 硬汉也有铁骨柔情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连义 张严巍责任编辑:菅琳
2016-12-08 15:09

“呜呜……”专列悠扬的汽笛声打破了大凉山谷清晨的宁静,执行西昌发射场百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运抵场区,中国历史上首个超越百次的发射场就此诞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大凉山深处,始建于1970年,1984年完成首飞,承担多种轨道类型卫星的发射任务。

一部发射史就像一部长征史,超越100次的发射,西昌航天人足足走了32年。从0到超越100的路上,西昌航天人征服了一座座困难的壁垒,创造了一项项足以惊艳史诗的奇迹。每一次飞跃,其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百折不挠、敢于创新、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支撑,他们把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热土,而这种航天精神时至今日仍薪火相传。

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这群“沟里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正是有了他们的助推,我们在通往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才能如此迅速。借着超越百次发射这个契机,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典型人物和单位的报道,再现这群人“扎根山沟,矢志航天”的故事。当然,这也仅是一些优秀代表,真正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还有许多许多……

——编者

张怀起:发射场摄像机“医生”

■张连义 张严巍

张怀起架设广播级摄像机。黎璇

“位置靠左一点,再靠左一点,好,固定……”固定塔九层,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头戴安全帽,正在熟练地按照主控台指令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他叫张怀起,参加工作后主动要求到通信系统电视组工作,和发射场各种型号的摄像机打起了交道,这一干就是十年。

这是他今天调整的第一台摄像机,受上次任务火箭起飞时震动影响,塔上摄像机均因冲击而偏离原本位置,每次火箭转场后对所有摄像机进行调整和检查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从活动塔9层到1层,再由固定塔1层到9层,每层2-4台共60余台摄像机要逐一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以及状态检查,对图像模糊和故障的摄像机还需进行故障排查处理。十年60余次任务,这个路线对张怀起来说小菜一碟,但对新上岗跟踪学习的同志来说,这一趟爬上爬下后已是筋疲力尽。

刚参加工作时,张怀起面对各种型号的摄像机一头雾水。不怕,不懂就学!他抱来一大摞摄像机说明书,一本本啃。广播级摄像机说明书全是英文,他就买来英语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业余时间他还自学了电子维修方面的知识,没事就泡在修理间,折腾报废损坏的摄像机,装了拆,拆了又装。两年下来,他不但对广播级摄像机、防爆摄像机、网络枪机、球机各种型号的摄像机性能指标了然于胸,还学会了维修电视机、计算机,先后为单位维修电视机等设备80余台次。

张怀起平时话不多,干活最实在,也最能坚持、最能忍耐。2013年,发射场电视监控系统进行IP化改造升级,前端摄像机和主控设备均需更换。人手紧,任务重,张怀起主动承担起二号塔布线和摄像机安装工作,一个月时间,没有周末,没有调休,他带领四个同事完成了2号塔160余对线缆的铺设和65台摄像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塔上布线施工环境复杂,爬高登低更是家常便饭,身材高大并不灵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电缆井内放线、布线、扎线,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手磨破了、腿磕肿了,现在还留有一个个伤疤和淤青。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