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日记:渡江战役在这篇日记里只用了71个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薛晶娜 裴贤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7-19 10:21

“4月23日 下午4时半,江南的群众在江边欢迎我们过江,并有火轮划子、木帆船来接我们,于夜晚十时许渡过了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天险长江,完成了渡江的历史任务。”这是你的第三篇。你记录下了人民迎接人民军队时的欢呼和喜悦,却没来得及记下一个小小组织股长走进南京总统府时的心潮难平。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为您补白那些在《渡江日记》里来不及记下的人和事。

那些来不及记下的人和事

——为《渡江日记》补白

■薛晶娜 中国国防报记者 裴 贤

黄 涛

不同于普通的日记本或信笺,初次见到你的人,一定会惊诧于你的“小”:长9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也就掌心大小。翻开来看,每篇日记的篇幅都不长,有的只有短短几十字,最长也不超过百字。然而,你被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珍视为“镇馆之宝”,因为你诞生于一名解放军教导员的行军和作战间隙,真实地记录了那段烽火岁月,成为渡江战役的珍贵见证。

1949年4月渡江前夕,时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的李剑锋,随部队驻扎在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集。他从杂货铺要了些账本纸和包装纸,认真裁剪,缝订成册,自制了一个日记本,这就是你最初的模样。只是,碍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李剑锋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寥寥数语做简短记录。但那些来不及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在他日后的回忆中呈现出来,可用于对你的补白,去重温那个战火纷飞又曙光初现的年代。这里,且让我们探究一二。

“4月20日 攻击十二圩,占领敌人江北桥头堡。”这是你的第一篇。但那一晚的战斗,远不是记述的这般简短又平静。那时,李剑锋所在团突击仪征县十二圩受阻,他带着通讯员谭义联去一探究竟。孰料敌军构筑了暗堡,密集的枪弹如火舌般射过来,谭义联一把将李剑锋拉到身后。没走几步,又是一阵机枪扫射,谭义联倒下了。李剑锋强忍住悲痛,赶回指挥所通报情况。指挥所迅速调集炮火猛攻,终于在第二天黎明前解放了十二圩。李剑锋所在部队也损失惨重,牺牲了130多名官兵。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剑锋总会泪流满面。

“4月23日 下午4时半,江南的群众在江边欢迎我们过江,并有火轮划子、木帆船来接我们,于夜晚十时许渡过了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天险长江,完成了渡江的历史任务。”这是你的第三篇。你记录下了人民迎接人民军队时的欢呼和喜悦,却没来得及记下一个小小组织股长走进南京总统府时的心潮难平。

顺利渡江后,刚刚调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的李剑锋,在参加会议时得到了参观总统府的机会。在距总统府大门约20步的地方,带班的发号令,两边门卫同时向他们敬礼。当时李剑锋不知心里有多激动,一个穷孩子进总统府竟有这样的派头。坐在蒋介石那把高椅子上,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李剑锋感慨万千:“不管你的官多大、位多高、权多重、兵多广,只要没有老百姓,一切都完蛋。”

当然,你的记录远不仅于此,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你记下了李剑锋所在部队行军、作战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研究渡江战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我认为,你的“魅力”远大于此,因为那些语句背后所隐含的“钟山风雨起苍黄”,所展现的“虎踞龙盘今胜昔”,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人民军队为了“人间正道”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