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在网上,经常性思想工作也要网上做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国文 李开强 蒋龙等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24 02:38

3年来,一次次在“网络”与“思想”两个世界里穿行,余海龙对新时期的经常性思想工作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这是一个点点手指就可以尽知天下事的时代。”他用手指敲了敲手机屏幕:但要叩开官兵心灵的“时代门扉”,远不止动动手指那么简单。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穿行在“网络”与“思想”两个世界里

——空降兵部队用网络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解放军报记者 李国文 李开强 特约记者 蒋 龙

空降兵某部积极拥抱“互联网进军营”,先后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网络电台。实践运用中,这些网络平台成了官兵交流的新桥梁,打开了他们思想的门扉。 田 桓摄

“儿子,你是妈妈的骄傲!当兵就要准备上战场,妈妈永远支持你……”那天,指导员余海龙在大屏幕上播放的一段视频,战士易敏看得热泪盈眶。

视频是易敏的母亲在“英雄连的故事”微信群里留下的。“有妈妈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了。”抹去泪痕,易敏说。

余海龙管理着这个数十人的微信群,用于同连队官兵的家属沟通交流。许多家属在群里的留言、录制的视频,已成为他做好官兵思想工作的新法宝。

身为空降兵某部“模范空降兵连”的指导员,3年前,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的基层代表参加了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认识深刻。回到部队后,他在单位第一个利用起了微信群展开经常性思想工作。

3年来,一次次在“网络”与“思想”两个世界里穿行,余海龙对新时期的经常性思想工作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这是一个点点手指就可以尽知天下事的时代。”他用手指敲了敲手机屏幕:但要叩开官兵心灵的“时代门扉”,远不止动动手指那么简单。

青年官兵在网上,经常性思想工作也得跟到网上做

空降兵某部干部张言至今记得任职指导员期间的一件尴尬事——

2014年,士官长制度试点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一名士官找到张言:“士官长主要做什么、有什么要求?我想到时候争取一下,应该做哪些准备?”

这一问,着实把张言难住了。对此,上级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他从网络上了解到的,并不比这名战士多。

这不是张言一个人面临的问题。这些年,面对频频变换的网络热点话题,不少基层政工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跟不上、答不了”的现象不时发生。身处当今网络时代,如果只等着上级发文后才搞教育、做工作,对官兵的思想工作就可能成为“马后炮”。

空降兵部队的调研报告显示,这些年,一茬茬“网络原住民”步入军营,新时期的官兵适应网络生活、惯用网络语言、习惯网络思维,他们爱听网言网语、讨厌刻板僵化,愿意在朋友圈上敞开心扉,却难以在正经八百的谈话中畅所欲言……网络时代的经常性思想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

对此,一名指导员这样形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海角、你在天边,而是我对你聊得热火朝天,你却在心里想着你的‘朋友圈’。”

青年官兵在网上,经常性思想工作也得跟到网上去做。近年来,为强化带兵人的网络思维、用网意识,空降兵部队集纳原政工网、各单位网上军史馆等资源,建立起“天兵网”网站集群,将其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培养各级带兵人“上班先开机、开机先上网、上网先互动”的带兵习惯。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进军营”,自2015年以来,先后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天空”以及同名微博、网络电台,赢得了从官兵到官兵亲属再到普通网民的广泛关注,聚集起数百万的“天空粉”。

他们还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创建了各类联系军营、家庭和社会的微信群,在非涉密场所开通了无线网络热点,方便各级通过网络开展工作。随着思想骨干们纷纷主动触网、用网,“张言们”曾面临的那种“尴尬”越来越少了。

“今天,能针对舆论热点回答官兵疑问,已成了各级带兵人的基础本领。”正在空降兵训练基地充电的张言认为。

因网而生的思想疙瘩,得善用网络手段去解

“我跟一个年轻士兵聊起了朝鲜战争,聊起了上甘岭。那个年轻人不屑地扬起嘴角,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不是真相……”

几年前,一篇《“上甘岭”已危,“十五军”安在》的文章,深深刺痛了把上甘岭当作精神高地、以黄继光和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为荣耀的空降兵部队。

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军营,一些来自网络的错误思潮也扑面而来。“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极限”……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一些官兵产生了思想疙瘩。

怎么办?在直达性、海量性、强欺骗性的网络信息面前,仍单纯靠一场场的谈心、教育、讨论等传统手段去回应问题吗?“你花了一个小时拉直官兵的问号,但下一个问号可能就在打开手机的几秒间又产生了。”一名空降兵部队领导认为:因网而生的思想疙瘩,得善于用网络的手段去解决;要想官兵思想不被网络“带偏了”,得善于用网络这个载体来铸魂育人。

那些天,空降兵部队通过“我们的天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了《真相:黄继光、邱少云牺牲经过》《讲述英雄的故事——黄继光》等网络文章,在官兵的微信群、朋友圈持续“刷屏”,守护起官兵思想上的“上甘岭”。

一次休假回家,空降兵某部战士张兵见有人在火车上散布诋毁英雄的言论,便走上前去与之辩论。很快,张兵引史论理,一番话说得对方哑口无言。后来,对战友谈及此事,张兵说,自己能有如此“功力”,多亏了部队推送的那些网文。

“网上思想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近年来,空降兵部队先后举办了50余期的“军史微讲解”,自主创作歌曲《阵地》,拍摄《中国空降兵》宣传片,在雷神突击队演绎“真正男子汉”……一场场火爆军营内外的“空降兵现象”背后,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备战使命感不断提升。

此外,他们还在局域网的“天兵微博”上,及时针对舆论热点、敏感问题,设置了讨论话题900余个,发布理论解析300多期。一场场辨析中,官兵的一些心结解开了,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部队凝魂聚气成效明显。

虚拟的网络,要能解决实在的难事

从士官学校回来后,上士李民华心里头一直为一件事耿耿于怀。

这事说大不大。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李民华去士官学校上学往返的差旅费遭遇了“报销难”,问题在士官学校和所在单位之间转了好几个圈也没解决。

后来,在战友建议下,李民华发帖把情况反映到了“天兵网”上。没想到,上级财务部门很快回复,并结合其具体情况给出了解决建议,李民华心头顿时云消雾散。

“官兵很多思想问题的根子都在于遇到了现实难题。”空降兵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陈国强认为,运用网络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也得从解决官兵现实问题入手,不能“空对空”地网上来网上去,虚拟的网络要能解实在的难事。

他们借助网络,创新“三大民主”实现形式,在军旅两级建立了“阳光兵事·有问必答”互动交流平台,在旅以上单位开通“首长信箱”“兵情热线”等栏目,倡导各级领导机关“上网先解难”,做到有问必有答、有答必落实。

点开这些网贴,一个个官兵思想疙瘩的消解过程清晰可见——

去年的一个帖子中,一名干部对转业的年龄认定和转业安排有质疑,连发4问,言语犀利,引来不少官兵跟帖围观。当天,机关有关负责人实名回帖,就其质疑作一一解答。一段时间后,这名干部在转业离队前专门发帖表示了感谢。

前不久的一个帖子里,一名战士反映说国庆期间单位没有按比例组织人员外出。几天后,上级机关展开调查并做出回应:这个“比例”只是没达到条令规定的上限,单位的做法合乎规定。一经解释清楚,怨言自消。

据统计,这些年空降兵部队官兵在“阳光兵事·有问必答”平台上反映了各项急难事项,回复率达100%。依托官兵反映的情况,空降兵部队查处纠正了15起倾向性问题,催生了6项新的决策。去年,他们的这一经验做法被军委纪委、空军纪委转发。

现实问题及时解决了,思想问题自然就少了。运用好网络这道联结官兵心灵的新桥梁,不少空降兵带兵人表示,“兵比以前好带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