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紧盯的永远是敌情”

——兰空雷达某旅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新闻调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裴守京 本报特约记者 张力 曹传彪责任编辑:刘航
2015-08-01 03:01

该旅机动分队在野外生疏地域进行装备架设撤收、雷达情报入网训练。孙 阳

合并组建仅一年,兰空雷达某旅着眼实战化训练,连续执行对抗演习、战略战役集训等空情保障任务,部队一改“防区驻守”的老面孔,官兵们东征西战、千里机动,战斗力建设呈现节节攀升的可喜变化。

该旅旅长易志勇告诉记者,雷达部队“动起来”,战斗力才能“活起来”。一年来,结合空军开展的“培养学习型飞行人员,创建学习型飞行大队”活动,该旅持续掀起“创建学习型雷达站、争当学习型操纵员”热潮,牵住提升战斗力的“牛鼻子”,部队面貌日新月异。

“平时练就一专多能,战时才能应对自如”

换岗轮训,让人人成为“多面手”

去年春,按照上级指示,该旅作了重大调整,确定3个雷达站为机动站。

作为未来战争中空情侦察的“尖刀”,该旅十分重视这支力量的建设,大抓机动作战训练,出色完成诸多重大任务。

然而,随着空军“双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该旅党委在检讨反思部队建设发展症结难题时认识到:部队地处内陆,大部分雷达站驻守深山,常年以对空警戒和引导任务为主,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实战锤炼较少。

雷达兵部队有句老话:要想战场上“活下来”,必须先要“动起来”。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雷达兵的战斗力体现在动中建、动中看、动中判,没有练就机动隐蔽中快速、准确、连续的空情保障能力,就会成为未来战场的“活靶子”。

既要担负日常战备值班,又要提高机动作战能力,怎么办?在深入学习空军兄弟部队“双学”经验后,“换岗轮训”的办法让他们眼前一亮。

易旅长介绍说,“换岗轮训”就是以3个机动雷达站为依托,采取换人不换装备的形式,有计划安排机动雷达站与其他雷达站人员互换、任务互换,结合常态化开展机动补盲和演训任务,以“滚雪球”的方式让所有雷达站转起来。

该旅属某雷达站地处西北某地,主要担负训练飞行和过往航班空情保障任务,机动作战能力发展滞后。去年,该雷达站与机动分队组织换岗轮训后,有效推动了训练水平跃升。一次联合对抗演习中,该雷达站在与预警、地导、电抗等力量协同作战中发现,低空目标预警难、反侦抗扰能力弱、目标识别不准确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他们利用多型号雷达平台展开集智攻关,最终探索形成了目标综合查证、对空目视观察、灵活机动规避等对策办法。

换岗轮训,让人人成为“多面手”。该旅参谋长吴三宏告诉记者,换岗轮训打破各号手间的职能界限,使不同岗位交叉互换,有利于培养一批复合型指挥员、智囊型参谋人员、专家型技术人员和多能型雷达操纵员。

“平时练就一专多能,战时才能应对自如。”该旅士官李文磊不仅是优秀油机员,还是过硬的雷达操纵员;工程师杨志荣,是该旅有名的“多面手”,精通全旅所有型号雷达装备的维修保障;司务长耿太浩,能发报收报、能开油机、能操纵多型雷达……

“雷达兵雷达兵,离了雷达就不是兵”

追求人机合一,不让武器潜能被“埋没”

战勤连连长吴伦回忆,他毕业后到雷达站任排长,学完雷达工作原理后,跟着雷达操纵老骨干上机操作。

一轮示范以后,老骨干的带教口令是“先按这个键、后开这个开关、间隔10秒钟按下那个按钮……”

吴伦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先按这个再按那个?为什么要间隔10秒钟?”老骨干的回答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当年班长就是这么教我的。”这次对话引发的困惑和思考,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吴伦的困惑也是该旅领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型雷达装备,很多官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仅仅满足于会操作,不懂原理、不愿挖潜的问题突出,导致新装备的作战性能被“埋没了”。比如,某新型雷达列装后,该站官兵习惯于老的搜索模式,造成“顶空盲区”大于理论值,后来在旅机关工作组的集智攻关下,问题才迎刃而解。

“有时候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易旅长在一次任务检讨会上反思:所有战斗力的前进障碍,不管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只有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中才能看清差距、找到出路。

为此,他们把装备全功能操作使用作为学习重点,每季度安排机关参谋、雷达站指挥员、技师等专业人员下基层、上机关、换岗位,强化对人装深度结合、通信入网、机动组网等技战术重难点问题的研究,自主编写了《雷达全功能操作使用手册》,开展“反干扰目标识别判定、低慢小目标发现掌握”等重点课目专攻精练,训练效益和人员能力显著提升。

被战士们誉为“雷达装备百科”的旅属某站站长吕文斌,擅于钻研装备,能够独立操纵3型雷达、2型电站。他历时一年攻关的《雷达站手持战勤系统》,可为战勤值班人员动态提供作战资料依据,研究总结的《心算天线俯仰角在某型雷达上的运用》,被上级收录进重难点课目训练资料库。

“雷达兵雷达兵,离了雷达就不是兵。”官兵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发挥不出雷达装备的最佳效能,就算不上合格的雷达兵!据记者了解,该旅开展装备全功能深学细训一年来,战法训练成果不断涌现,今年组织编写的《某型雷达全功能操作使用指南》被军区空军推广,研究 总结的“某型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反干扰战法”获得空军“战法创新奖”。

“平时自欺欺人,上了战场害人害己”

实战化考评,让考场靶场对接战场

一次,上级组织实案化战备演练,该旅某雷达站机动转移中,接到旅指挥所指令:“不明飞机进入我空域,就近架设雷达,加强对空监测。”闻此,全站上下慌了神:还未到达预备阵地,有关参数没有测定怎么办?

每次迎检都被点赞的“样板站”,却在实战演练中出了洋相,全旅上下掀起一场检讨反思风暴,考核中那些“自我设计、自我评价”的问题被一一揪出来——

理论摸底考试,机关习惯于提前划定题库,基层加班背题,考核皆大欢喜;紧急机动演练,机关提前下发考核方案,基层“照着脚本演、对着稿子念”,结果往往“很圆满”;军事技能比武,各单位提前挑选一批训练尖子脱产训练,上了考场唱起“独角戏”……

“平时自欺欺人,上了战场害人害己。”党委议训会上,该旅领导直言不讳:“战斗力标准怎么立起来?体现在考核中,就是必须让考场靶场对接战场!”

为此,他们针对不同类型任务,分别制订评估办法,指定带队领导负责,对任务组织、官兵技能、综合保障等内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量化评估;区分人员层次和专业,分级分类量化绩效考评指标,建立日登记、周汇总、月讲评节点式管理流程,完善个人自评、综合评定、结果反馈等考评机制。

采访中,一场“基层重难点问题调研考核”正在该旅展开。记者发现,检查考评组不再仅由机关干部组成,而是由一名旅领导带队,抽调5名专业素质过硬的基层官兵担任考官。军事专业技能比武竞赛也一反常态,不仅考核雷达操纵、装备排故、模拟训练等常考课目,还考核应急小分队拉动、实弹射击等平时训练中的短板弱项,并临时指定考核项目、随机抽点参赛人员,让考核更加贴近实战。

该旅领导说,只有让比武考核真正从“应试”走向“应战”,官兵才能拿到通往战场的“通行证”。今年3月,该旅成功查证处置一起不明空情,耗时短、流程熟、方法准,受到上级充分肯定。

“我们紧盯的永远是敌情。”透过这支雷达兵部队火热的训练场景,记者感到,一种“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的强军理念,正在部队蔚然兴起,一种“随时准备打仗”的强烈忧患,正在成为官兵的打赢本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