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蕾”播种在哪里,标杆就会树立在哪里,民心就会汇聚到哪里
教育强,则民族强;少年强,则国家强。
位于伊犁巩留县的库尔德宁镇,有着蔚为壮观的空中草原,如今,这里的牧民们发自肺腑地说:“我们还有一座引以为豪的蓝天春蕾小学!”
走进竣工不久、窗明几净的小学教学楼,校长杰克森拜感慨万千。作为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牧业小学,这里的办学条件曾经举步维艰。
2014年,在空军“蓝天春蕾计划”的资助下,一座涵盖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室,冬天可以全天集中供暖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每个教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现在,我们边远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了,师生们的精神面貌都为之一新!”教务主任张培菊感慨地说。
硬件上去了,软件同样不逊色。2015年暑期,库尔德宁镇牧业小学的8名教师参加了“蓝天春蕾”培训,通过疆内外名师专家的辅导,掌握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训结束后,学校专门组织全校教师听取培训教师的学习汇报。据介绍,近年来,空军还资助了33名“春蕾学校”骨干教师赴北大参加培训。一名参训教师这样感慨:学成边疆抒壮志,潜心教育事竟成。
“最近,我们正在酝酿给新教学楼命名,大家的意见很统一,就叫‘蓝天春蕾楼’!”杰克森拜动情地说,“我要把这块牌子安在最高处,让来我们镇的人都能看见!”
“‘蓝天春蕾’树起了一座座标杆!”伊犁州妇联副主席米克热依介绍,空军官兵亲手援建的教学楼、亲手规划的教学设施、亲手参与制定的“蓝天春蕾”培训规划,都已成为全州教育系统学习参照的样板。同时,这些实实在在的鲜活例子,也有力撬动了全州各系统、各部门的配套投入。
为贫困家庭奉献一份爱心,就是为党争得一份民心,就是增进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资助一个孩子学习成才,就是为党的事业添一砖加一瓦,就是以实际行动为党巩固执政根基。
在伊犁巩留县莫因古则村,有一所由空军部队捐资建设的“儿童快乐之家”。在这里,来自全村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7个民族的孩子,接受着专业老师开设的冬不拉、舞蹈、电子琴等课余培训。欢快愉悦的神情,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为了配合“儿童快乐之家”的建设,村里还在旁边建设了“妇女创业之家”,让擅长编织刺绣的妈妈们也有了好去处。
“21年来,‘蓝天春蕾’已经蒂固根深于全疆各族群众的心中。”伊犁州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陈春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