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航校“第一茬人”是这么做的

来源:空军报责任编辑:高飞
2016-05-31 15:51

【历史档案】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党中央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和当时东北的条件,决定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人才。很快,王弼、常乾坤等人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领受了建立航校的任务。他们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的指示:在东北创办航校是党和人民创建航空事业的开端,是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无论如何要把它办好。

在我党“创办航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的伟大号召下,一批又一批初创者踏上征程。其中有我党早期培养的航空干部,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选派的干部,有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还有汪伪和国民党空军的起义人员。他们从全国各地出发,有的高职低配、名利双抛,有的远离父母妻小,有的跨越大半个中国,有的拖着抗战中留下的伤残躯体,有的遭遇敌人残余势力袭击,筚路蓝缕,向东北汇集。

那时的东北,到处是战争创伤,在战争废墟上创建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航校,谈何容易!初到东北首要的寻找航材的使命远比大家想象的艰难。

初创者们冒着数九寒天,兵分多路,长途跋涉去寻找。然而日本人建的机场已经没有多少有用器材,大部分逃跑时带走了,有的散落在路上,有的掩埋进深山;老百姓恨透了日本人,他们到机场把剩下能用的搬到家里,飞机轮子做马车轱辘,其余大部分砸了泄愤。

埋在深山里的,他们去挖;老乡拿到家里的,他们去买;砸坏了的,他们来修。最终,收集到各种日式飞机120多架,航空发动机200多台,油料数百桶,酒精200多桶,航空仪表200多箱,各种机床设备物资2800多马车,他们翻山越岭、想尽办法,用马车把这些航材一车一车拉到通化,为老航校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同志们的艰苦努力下,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这是我党我军独立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它为正式建立空军培养了第一批种子,是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它的存在时间虽然不足4年,却在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东北老航校”。

1986年,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在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四十周年的讲话中还专门提到,由于航校建设的需要,不少同志的工作职务、地点时有变动。经常是高职低配,环境艰苦,大家从不计较,只要上级一声令下,无论放到哪里,都照样发光发热,积极做出贡献。当时有人写诗赞道:“创业尝艰辛,无暇论个人。名利双抛却,对党赤子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