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兰州军区>>正文

高海拔哨所新兵过生日:“馒头蛋糕”脸盆大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赵俊锋、特约记者 许必成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1-14 09:46

(原题:位于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新兵讲述他们对哨所的“第一印象”—— “氧气虽然少,人气特别旺”)

官兵在巡逻执勤途中。许必成
 

主持人语

(蔡鹏程)

风雪边关,地广人稀,有些哨所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战友拥抱,是团结的凝聚、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取暖。在这里,你会真正掂出“战友”这个称呼的分量——它象征着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记者见闻

来到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新兵杨建刚万万没有想到,吃饭成了问题。

当天,小杨就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撂倒,头痛欲裂,吃不下饭。没想到,班长没有轻声劝慰,也没有问他想吃什么,而是一脸严肃地对他说:“吃不下也得吃!”

埋着头,小杨用筷子扒拉着饭,泪水啪嗒啪嗒地往碗里掉。刚吃了几口,就忍不住往外吐。闻讯赶来的连长张国亮,语气比班长更坚定:“吃,吐干净了接着吃,这是命令!”

“看到新兵这样,我们也心疼,但心疼不能说软话,有些新兵越劝越不吃,我们就说在这里吃饭就是命令,盯着他们把饭吃进肚里。”张连长告诉记者,新兵初上高原出现反应很正常,要是不吃东西,身体没有能量,高原反应就会加重。

果然,“眼泪拌饭”的日子过了没几天,小杨的高原反应就减轻了。这时,连队干部才安排炊事班,给小杨做了他在家时爱吃的菜,班长还带着小杨进行适应性训练,晚上又定时叫他起来吸氧……

“红其拉甫边防连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某边防团政委杨梓林向记者介绍说,新兵初到边防哨所几天里,他们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安排干部骨干照顾新兵。对高原反应较大的新兵,老兵24小时不离身,就连他们上卫生间也有人陪着,防止他们晕倒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