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空话,历经考验彰显忠诚——
组织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
第313医院赤峰临床部烧伤科医生王怀玉,起初在原23军工作。接到交流命令时,王怀玉二话不说,打起背包来到条件艰苦的驻塞外某团。其间,他没为自己的事找过领导,倒是收集了不少烧伤临床案例。
时隔6年,单位又面临整编。那时的王怀玉,研究烧伤已小有名气,北京、沈阳的大医院都想招揽他。可当组织征求意见时,王怀玉只说了句服从安排,便按照工作需要转隶到第220医院。
没隔多久,第220医院也裁撤了,变为第313医院赤峰临床部。当时,组织要保留骨干力量,希望王怀玉留下。“组织需要我,说明我有价值!”于是,王怀玉又留在了级别更低的赤峰临床部。
不仅是王怀玉,战士陈忠波的故事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2004年,全军基层部队后勤改革,营连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担任。那时,连队急需懂管理、作风好、威信高的战士当司务长,于是上级找时任侦察班班长的陈忠波谈心。
“去和锅碗瓢盆打交道,能有啥出息?”说实话,陈忠波并不乐意换岗,已经立了2个三等功的他提干在望。可是,陈忠波扪心自问:自己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优秀班长,离不开连队培养。现在连队需要,自己能不去?这样一想,陈忠波愉快地当起了司务长。
这还不算,2007年士官可以担任代理排长的新政策出台,陈忠波按组织需要当了代理排长;2014年,士官长制度改革试点,陈忠波响应组织号召当上士官长,为士官长制度试点涉水探路、摸索经验……
学忠诚品质,用行动说话。这次分流安置工作中,尽管九成以上的机关干部家住沈阳,但100%在志愿表上填写服从组织安排,没有出现任何“别劲”的人、“闹心”的事,大家纷纷表示要听党话、跟党走,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