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障碍1分23秒创团纪录 名字刻进“标兵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侯国荣 杜红星责任编辑:姚远
2016-03-11 04:09

8条“英模路”记录血性荣光

走出团史馆,宽阔通达、利于战备的“金刚大道”让人神清气爽。在该团,每条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

“一个路名就记录了一个英模的功绩。”政治处副主任王少红告诉记者,80多年来,团队先后涌现出魏尚友、刘正昌、吴克斌、党翻身、牛先民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团队的荣光,他们的精神值得永远发扬。

“当兵就要当牛先民一样的战士。”1月28日下午,炮兵营的战斗精神教育课在“先民路”上展开。教导员安小康指着路边“战斗英雄”牛先民的灯箱,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将官兵重新带回到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战场上,六连战士牛先民全身17处负伤,肠子流出身体10多厘米。“人可以倒下,但战斗不能停止。”他咬紧牙关、捂住伤口,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战斗,击毙5个敌人,被誉为“金刚勇士”。战斗结束后,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记者在该团营院内看到,正昌路、尚友路、信杰路等错落有致,路边上依次排列的英模灯箱,记录了每名英模的感人事迹。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足迹,被浓缩,被提炼,被塑造和凝聚在“金刚钻”这个大熔炉里。九连战士李龙泉从2009年入伍之初,就把连门口“尚友路”上的英模魏尚友作为学习目标。入伍5年,他3次荣立三等功,去年因成绩突出被破格提干。临上学前,他在给战友的留言中写道:“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三个没有’的团魂,都不能停止向英模学习的脚步。”

13块“标兵石”矗立战士心中

在这个团营区内外,“这里就是战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等训练标语随处可见,尤其在营区后侧占地两百多亩的综合训练场上,“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巨幅标语依山而书、大气磅礴,每一个来到训练场的官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最具特色的还要数各种器械、战术和障碍训练场上竖立的一米多高的“标兵石”。每一块“标兵石”背后都有一串故事,一个个精武标兵的名字、单位和某个训练课目的精武纪录都被镌刻在石头上。

在四百米障碍训练场入口处,书写着“精武”字样的标兵石巍然矗立,它的背后一行隽秀的楷体字引人注目:“榴弹炮二连中士,张恒,1分23秒”。正在这里组织训练的四连连长张立斌告诉记者,这是去年底“精武赛”上,全团四百米障碍训练的最好成绩。官兵每次到这里训练,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每名官兵都铆着一股劲,时刻想要超越,而一旦超越,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标兵石”上,成为下一个被仰慕、被超越的对象。

在有线兵综合训练场上,通信连四级军士长苏先成创造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那年,军区计划组织创破纪录比武,刚刚办完婚礼的苏先成得知这一消息,二话不说赶回连队。最终他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创造了军区有线兵千米综合演练比武的纪录。后来苏先成有了小孩,妻子每次来队,都会带着孩子到训练场上,给他讲爸爸当年的故事。

“像这样的‘标兵石’,全团共有13块,每一块石头都是由官兵的血汗浇铸而成。”团长牛殷兵感慨地说,政治工作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散布于营区的各个角落,发挥着润物无声、催人奋进的力量,激励一代代“金刚钻”官兵迈着“心系强军目标,矢志精武打赢”的步伐铿锵远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