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16年,他的世界里火炮是主角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姜文虎 周燕虎责任编辑:张硕
2016-03-17 03:01

3

从班长到站长,虽是一字之差,但责任和压力却超乎以往。景晓峰说,火炮检修尽管没有枪林弹雨短兵相接,但要想实现技术保障“零误差”,同样需要大智大勇。

一次,学院安排他和几名教员赴石家庄接装。当双方准备签字交接时,景晓峰却调试起了火炮,“轰,轰,轰……”当景晓峰提出里程表的转轴线可能存在故障时,厂方工程师连连摆手,还专门把火炮构造设计图和技术鉴定书搬了出来。同行教员也提醒说,对方都是生产组装火炮的行家,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然而,景晓峰死活不在接收书上签字,还指着设计图纸说线路安装表述存在歧义,容易误导接线工人。对方只好拆开里程表,结果与景晓峰的质疑完全吻合。令他们费解的是:那根接错的线缆只有筷子一般粗细,周围包裹有数百根大小不一的线缆,一个战士什么仪器都没带,怎么就能判定出症结所在?同行的教员介绍说,景晓峰虽然年龄不大、学历不高,但“炮龄”绝不亚于一个资深火炮专家!厂方工程师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兵,不简单!”

其实,景晓峰的“不简单”,不仅在于“吹毛求疵”,每当遇到技术保障难题,他总会化腐朽为神奇。

一次,景晓峰在对火炮进行人工技术检查时发现,自行火炮驾驶舱内空间狭小,添加助推液和氮气时,现有工具使用不便耗时费力。“能不能反道而行,对反后坐装置检查工具进行技术革新?”这一想法引起了自行火炮教研室领导的兴趣,并选派两名博士教员协助攻关,成功改造出适用各型火炮的人工测量工具,不但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后坐效率,还把检查时间从2小时缩至15分钟,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4

近年来,学院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最多一天需动用30多门火炮,人少炮多的矛盾十分突出。景晓峰清楚,一个卒子过河顶多算是奇兵,只有让更多兵卒跨过界河,奇兵分队才能成为精兵方阵。

为此,他坚持凡事冲锋在前、做好样子。一次,景晓峰在试用一部30千瓦发电机组时发现油路堵塞,现场工具派不上用场。情急之下,他对准进油管使劲吸了起来。有新兵问他:“站长,你不怕把柴油喝进去呀?”景晓峰笑笑说:“连柴油是啥滋味都不知道,永远也成不了优秀的修理兵。”

此外,他还坚持别出心裁,实行新老搭配、人炮合一,谁的火炮谁负责,遇到难题集体会诊。如今,10多人的检查站人人都能独当一面,能够承担所有列装火炮的中、小修和等级保养,完成了上千台次火炮检修和接装任务,多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从花样年华到而立之年,景晓峰相继收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等多个殊荣,并荣立了个人二等功。2015年5月,他应邀参加全军青年典型走基层活动,并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

前不久,学院专门为他举办了先进事迹报告会。出人意料的是,景晓峰并没有介绍个人事迹,而是回顾了自己走进西藏高原、翻越唐古拉山脉、横穿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难忘经历。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作为同龄人,跟常年驻守高原的战士相比,我们的生活环境可谓‘天堂’。”报告会上,景晓峰动情地说,“虽然因为长期接触各类油料,双手经常脱皮,但过河的兵卒就不能想着回头。10多年来,火炮的轰鸣早已融入心跳,柴油的味道早已渗入血脉。这辈子,炮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我,但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炮。”

(《解放军报》2016年03月17日 1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