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90年丨“硬骨头六连”为什么那么硬?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雁翔 周钰淞责任编辑:张硕
2017-07-10 04:12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装步六连在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和“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一个连队为何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过硬的作风?请看今天的《解放军报》——

坚守初心砺硬骨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时刻保持战斗队作风见闻

■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周钰淞

【连队名片】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装步六连于1939年3月组建于河北雄县,先后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形成了“三股劲”“四过硬”的“硬骨头精神”。连队于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和“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6月12日傍晚时分,记者走进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连队值班员正在带领官兵搬运物资、整理战备器材,指导员熊维则忙着撰写《连队大事记》。

“每逢考核比武、演习演训、抢险救灾等重大事件,连队都会将其记录到《连队大事记》,最后写入连史。”熊维介绍说,这个传统,他们已经坚持了30多年,连队换防这样的大事,自然不会落下。

正聊着,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警报声。连长胡迟全副武装在连队门口拉响了紧急集合警报,并按下了手中秒表。

很快,全连官兵集合完毕,速度和以往相当。

官兵忙活了一天,连队物资尚未完全归置到位,为何在这个时候搞紧急集合?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保持连队优良作风,时刻绷紧战备这根弦!连队换防,正是检验官兵战备水平的有利时机。”胡迟说道。

在连队,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随时准备打仗的“硬”作风:战备物资,大部分发到个人,触手可及,一拎就走;就寝衣物全部按起床时的穿戴顺序整齐叠放,床下的鞋子,始终保持上铺鞋尖朝里、下铺鞋尖朝外,一拱就上脚;战备检查称背囊重量、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算备品消耗、卡时间节点;夜间紧急拉动都在灯熄火灭中进行,哨兵最后一个动作是贴封条,准备开拔……

军队为打仗而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个连就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四过硬”闻名全军,他们总结的“三分四定”被写入条令,成为全军规范。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任务多么繁重、兵员成分怎么变化,连队官兵始终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训,紧绷为战而备这根弦,时刻保持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临战状态。

翻看《连队大事记》,记者不禁感叹,六连的“硬”作风一代传一代、一茬接一茬,从未松懈麻痹过。

1975年,连队跟随大部队千里换防,在全团第一个完成战备器材整治、战备库室规范和战备出动演练。

1998年,连队所在团与兄弟单位合并撤编,官兵不等不靠开始新装备训练,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

正是因为六连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过硬作风,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

2016年9月,浙江丽水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六连临时受命奔赴灾区,官兵提起背包就出发,比预计时间提前1个多小时到达灾区展开救援……

江水滔滔皆因有源,硬骨铮铮是为有“魂”。不管执行什么任务,六连官兵绝不忘记使命担当,绝不放松战备之弦。这,就是“硬骨头六连”“硬”作风的活水源头。

“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作风须臾不能忘。”“硬骨头六连”换防抵达新营区后,第一时间建立值班系统、修订战备方案、展开战备演练,数小时内战备秩序便井然有序。

是夜,熊维提笔在《连队大事记》上继续写道:2017年6月,连队完成换防。面对新的考验,官兵们过硬的作风一直在,坚守的初心未改,强军路上,必定有我“硬骨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