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首支维和安全部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朱小虎 矫凡竣 杨华文责任编辑:王李宇薇
2014-11-15 09:37

急救包里“特色装备”多

提起单兵急救包,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绷带、一支针管和几瓶急救药。记者在采访维和队员时发现,他们手中配发的新式急救包却多了两把装在消毒袋中的小型手术刀。

难道官兵的战场自救、互救还包括外科手术这种高技术的救治手段?负责医疗工作的维和大队军医赵军一席话道出了缘由:这个刀片可算是自救包里的“特色装备”,主要是针对这次任务区的环境特点专门加进包里的。马里地处非洲,有很多有毒昆虫和生物,且毒性较强,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危及队员生命,而官兵在日常执勤、生活中难保不被蛰咬,一旦在远离营区或者军医不在附近时中毒,受伤战士就可立即用手术刀立即割破皮肤和肌肉组织,挤出毒血,延缓毒液扩散,赢得时间,为后续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不仅有手术刀,急救包里还有新型旋压式止血带,可单手操作快速止血。而负压一体式止痛针,只需要将3厘米的针头扎进肌肉中,止痛剂自动注射,方便快捷。新型凝血消炎敷帖,只需贴在创伤处,就能起到快速凝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经过与赵军医交谈,记者还了解到除了自救包,维和大队针对非洲传染病毒、病虫较多的实际情况,购买了大量不同种类的蛇毒血清、各种传染病疫苗等自救、急救药品,保护官兵身体健康。赵军医还告诉记者:“听说我们国家的‘风油精’在非洲的驱蚊、驱虫效果很好,我们这次专门订购了大批‘风油精’携行,保障官兵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受蚊虫的叮咬,既能让官兵舒服,又能有效因昆虫叮咬而感染传染病。”

耐热训练“烤”验官兵

与维和官兵接触两天,记者发现,170名队员无一例外脸色黝黑,在淡蓝色钢盔和防弹衣的衬托下,宛如“黑人”一般。

徐政委说:“队员们的脸色黝黑,是在夏天进行耐热训练时留下的印记,正午气温30多度、头顶烈日,耐热训练的结果。”

“耐热训练?”

“耐热训练是一个针对性训练课目,源于马里当地气候条件设置的。”徐政委告诉记者。原来,非洲马里的白天最高气温基本都在40℃左右,而维和官兵很少经历这样的高温,一般人无法长时间呆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之中,如若不能尽快适应,可能会给顺利执行任务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他们经过讨论交流,决定在北方夏季最炎热的两个月,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每天正午到下午三点之间,穿戴全套装备进行超极限的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训练期间必须系紧衣扣和装具拉练,以增加身体热量。

徐政委还向记者透露,为了增加训练强度,他们还规定,在每次体能训练之后,每名官兵两个小时内不能喝水,或者极少量进水,减少排汗量,让身体产生的热量缓慢散失,进一步提高官兵耐热能力。

另一项针对性训练是“识爆排爆”。负责日常组训的副大队长赵金财坦言,马里政局相对比较动荡,有不少反政府武装和游击队,他们不仅在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还在后方进行骚扰破坏,而制造恐怖爆炸就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此次我赴马里执行警卫分队的官兵多数是步兵专业出身,识别并排除普通的地雷等爆炸物尚可,可是应对遥控炸弹、汽车炸弹等带有恐怖袭击性质的爆炸物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针对这个短板,必须加大训练力度,并且这种训练不仅在国内要重点训,到了马里之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强化训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