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为和平

——从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履行使命看中国军人追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宋歆 李子科 覃腾先责任编辑:菅琳
2016-06-05 02:23

维和档案

2003年,我国首次向刚果(金)派驻维和部队,现已轮换19批。我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由工兵和医疗两个分队组成,部署在刚果(金)南部地区,主要担负修筑维护道路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建设和医疗保障等任务。

刚果(金),地处赤道、炙热如火。长期的战乱,让这片丰饶的土地伤痕累累。

为了给战乱中的刚果(金)民众带去更多的和平与希望,中国一批批赴刚果(金)维和官兵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用青春和热血赢得当地民众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我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在抢修被堵涵洞。

忠诚使命诠释“中国速度”

任务区,路难行!提及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本领,无论是联合国官员、维和友军还是当地民众,感慨最多的首推“中国速度”!

今年2月7日,正值中国农历除夕,由于连日降雨,刚果(金)东部“巴拉卡-卢森达”道路某段出现山体滑坡,路面损毁严重。该道路是联刚稳定团南基伍旅旅部通往卢森达难民营的必经之路,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紧、任务重,派谁去啃“硬骨头”?南基伍旅旅部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工兵。然而,考虑到中国新年已至,他们拟把任务交给乌拉圭工兵分队。知悉情况后的中国工兵主动请缨,我第19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指挥长刘维的话掷地有声:“中国‘蓝盔’坚决不辱使命!”

当抢通分队赶至一线,面对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一侧是20多米高的滑坡堆积物,另一侧则是30多米深的沟壑,路面狭窄,很多地方仅容一台机械通过。尽管抢通难度极大,但官兵们铆足干劲迎难而上。 

抢通现场位于刚果(金)原始森林腹地,白天平均地表温度大都在摄氏35度以上,维和官兵形象地描述:“晴时一身汗,雨时一身泥,一经太阳烤,全身脱层皮。”然而,这些铁打的汉子干起活来似乎不知疲倦。最终,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会战,这条堪称卢森达难民营“生命线”的道路,被成功抢通。南基伍省省长沙佳德感慨地说:“为实现刚果(金)的和平与美好前景,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始终兢兢业业、努力奋斗,用行动树立起了‘蓝盔’品牌,我要代表南基伍省的所有民众向你们致敬!” 

维和军人的言行,代表着国家的形象!维和官兵们始终笃信:越是紧急时,越要用行动诠释“中国速度”! 

2006年11月,刚果(金)东部城市瓦伦古市出现肺鼠疫疫情,情况十分严峻。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机场跑道已经不具备起落条件,药品无法送达。紧急受领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火速赶到机场。夯实路基、铺设钢板、清运渣土……他们从凌晨奋战到中午,使严重受损的跑道重新具备了起落条件。随着运送急救药品飞机的降落,面对疫情恐慌的民众激动地说:“‘中国速度’创造了生命奇迹!” 

“蓝盔”品牌,中国烙印!自2003年进驻刚果(金)以来,我国派驻的19批维和工兵分队已累计架设制式公路桥9座,修筑维护道路400余公里,其中很多道路都位于高海拔地区、原始森林和冲突严重地带。为了完成和平使命,中国维和官兵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03年5月3日,付清礼——一名年轻的中国维和士兵,在道路施工中不幸牺牲,他也被联合国追授“哈马舍尔德勋章”。南基伍旅旅长穆罕默德准将激动地说:“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忠诚使命、甘于奉献,一次次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中国速度’,我为这样一支专业、敬业、组织严谨的队伍而感到无比骄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