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见证的改革探索
——烟台警备区构建新型海防民兵力量体系的实践

空中,民兵搭乘直升机、动力三角翼博击长空;海上,民兵驾驭各式战船劈波斩浪;陆上,一支支装备精良的民兵专业分队在强电磁、声光干扰下迅速捕捉战机……一位曾在胶东战场战斗过的老将军观看山东省烟台警备区民兵训练课目演示后,由衷地赞叹道:“过去凿石造雷炸鬼子,当今在信息化条件下立体攻防,烟台民兵威风不减当年!”
滔滔渤海湾见证着他们的改革与探索。近年来,山东省烟台警备区大力推进民兵建设创新发展,积极构建平战一体、规模合理、高质管用的新型海防民兵力量体系,海防民兵支援保障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扭住未来作战需要改进民兵组织形态
“俯临渤海、镇齐接燕”,地处山东半岛东端的烟台市,既是改革开放的前哨,又是历代屯兵用兵的海防重镇。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如何顺应“三个转变”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任务?
着眼民兵担负的任务需要,该警备区按照“好编、好建、好训、好管、好用”的原则,打破按行政区划均衡平摊的传统做法,坚持“按需、就近、据实”组建民兵队伍,优化民兵组织布局。
该警备区按照“三减三增”的要求,适度缩减作战队伍比例、扩大应急队伍力量,减少直接参战分队数量、增加勤务保障分队数目,减少农村民兵数量、增大城镇编兵比重,着力编实建强民兵队伍。他们根据任务需求、地域特点、编兵单位人员装备等情况,确定编组类型、专业,实现精确编组、编为所用。探索推行户籍地与工作、生活地相结合的编组方法,走开属地编、行业编的路子。同时推进民兵编组由农村向城市拓展、生产企业向科研院所拓展、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拓展、国有企业向非公经济组织拓展。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警备区司令员许胜廷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警备区以作战任务牵引改进编组,优化结构,不断破解民兵组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组织布局上,由农村向城区拓展、向行业和企业延伸、向新兴技术企业集聚;在组织结构上,下狠功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单一型向集中型转变;在编组方法上,着眼“方便组织领导、快速提高质量、高效执行任务”原则,实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单独编组、行业系统垂直编组、民兵较少的企业划片编组等办法,有效提高民兵组织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