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防报讯 清明期间,为应对群众祭祀可能引发的火灾,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城乡7个公墓群周边均保持了一个民兵班的应急力量。这些民兵应急队伍,由20多家民营企业轮流出兵构成,还有50多家民营企业担负着为执勤民兵替岗、交通后勤保障等工作。牧野区尊重和利用企业运行规律,创新“协作式出兵”办法,探索出民兵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2月,牧野区非公企业促进会会长徐文胜主动找到人武部,提出在该协会设立民兵组织。人武部长双培安赴协会考察时发现:该会正在组织一场管理学讲座,与会的竟有100多位企业家!而上次组织召开非公企业武装工作会议,来的人远没这么多!社团为何能有这么大魅力?原来,作为一个专职社团,企促会经常开展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经济联络、工商培训、招商引资等活动,吸引了辖区200多家企业,成为该区企业沟通联络的通道平台。
武装工作形势分析会上,“一班人”认识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政企分开的推进,政府与企业接触少了,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小了;而随着分工的细化,各企业之间经常开展互相支援生产、协作完成大项任务等互助活动,联系却更紧密了。形势在变,民兵工作的着力点也要变!随之,人武部主动利用企业界各类集会走进企业,开展民兵组织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依托该社团的电视专栏、网站、群发短信等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引爆民营企业的国防激情,70多家企业主动要求编兵。
有了良好的编兵基础,还要进一步创新编兵手段:他们在辖区编建私营企业民兵营;在大中型企业独立建连排,地域接近、行业相同、上下线合作紧密的小微型企业则合建班排,确保编制的科学务实;在企促会设立营部,党委牵头,由负责网站宣传、培训管理、人才交流的员工担负起上承人武部,下接各个企业民兵组织的联络员。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利用企业的各类培训开展民兵训练,使经常性工作基本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不需要打乱企业建制,不需要停工停产。对民兵执行各类任务或不能自主安排时间的演训活动,则建立起多重“协作式出兵”方案:抽调部分企业出动民兵,持续性任务则轮流出兵;而每个出兵的企业确定一个同行企业,指定相同或类似专业员工作为执勤民兵的“生产预备队”,必要时帮忙顶岗;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担负起各类保障任务。
这种立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特点规律的民兵工作方式,使民营企业民兵建设“兵源”“时间”等基础性问题迎刃而解,更让武装工作与市场经济找准了节拍,走向了双赢。各个企业通过参加民兵组织,既锤炼了员工素质,又提升了企业间的协作精神;通过参加民兵活动,既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又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而这些意外的效益,让企业主们建兵、出兵、练兵更积极。今年民兵整组后,20多位企业主主动提出自身承担民兵出兵补助。
融入大社会 成就大武装
■新乡军分区司令员 黄正合
当“小政府大社会”已成为发展趋势后,由于多年来已习惯了“政府路径”,很多基层武装工作者切身感受到,当政府对经济体管的方面减少,管的力度减小,很多方面甚至“不再管”后,武装工作遇到了“联系弱化”的难题。
那么,与其哀叹动员对象“失联”“失控”,我们也许更应反思一下,武装工作中是否也有“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的事?
牧野区人武部走进经济社团后,立即发现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兵“还在这里”,进而创新出更高效科学更能紧贴企业实际的编兵方式。这充分说明,很多事情不是政府“管不了”,而是政府管方向,让企业自身“去做好”。今年以来,新乡军分区党委指导各人武部,主动联系各类社会力量,在10多个大专院校发动师生建立起军事爱好者协会,吸引大量大学生立志从军报国;与市志愿者协会、义工大队一起开展双拥工作,使各类社会公益力量流进军营;和市律师协会一起开展涉军维权工作,建立起力量强大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律师团……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武装工作与社会力量直接对接,带来的是国防建设特点规律与市场、行业规则的融合双赢;是社会力量更科学更便捷地为我所用;带来的是国防热情更好地凝聚与焕发。
《中国国防报》(2014年4月1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