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焦点大图>>正文

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邀请军事专家把关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刘文全 彭晓缘 刘念涛责任编辑:杜汶纹2015-02-06 12:17

(二)

视野有多广,融合的道路就有多宽。

2011年4月,投资近500亿元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建筑群准备破土动工。市人防办领导提出,商业开发必须兼顾防空设施建设。施工方却担心,如此一来会拖延工期。对此,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明确指出:搞城市建设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兼顾国防需求。在军事专家的把关下,该建筑群项目地下一层商铺兼用防空室,地下二层汽车通道对接附近驻军营门,地下三层地铁站保障军人免费出行,地下四层管线铺设为部队信息化建设预留接口。

2011年底,武汉新港筹划开建,定位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这对于战时部队调度可谓举足轻重。然而,据相关部门核算,如果新港拓展军事功能,则要追加上千万元的经费预算。踌躇之间,市领导再次一语定调:不能只算眼前的账,港区建设必须打造成保障部队机动的水上钢铁通道。

为了使城市交通建设与国防交战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武汉市军地联合出台《交通建设项目贯彻军事需求审查制度》,要求水、陆、空交通项目建设预先征集驻军部队意见并严格审查备案,必须兼顾军事需求,否则一律不予立项开工;为提升兵力过境输送能力,武汉警备区协调武汉铁路局和铁四院,将专用军用站台和到发线纳入武汉北编组站项目建设;在修建武汉外环绕城高速公路时,市交战办多次对接驻军,为沿线部队修建了4个立体互通,主动为部队机动提速;在新扩建天河国际机场时,市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动协调,严格落实跑道建设标准,确保起降各型战机。

(三)

军民融合需要大手笔,更要有大智慧。让军民融合从政府和企业的文件中“走出来”,在实践发展中“立起来”,搭建军地科技兼容平台,创立平战转化畅通机制,是武汉市近年来扩大融合发展领域和规模的着力之举。

“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就是这一思路所带来的创举。2010年4月,空军后勤部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协议,成立跨平台的“军事工程技术研究所”,军地联合立项、联合攻关,一举解决了地下洞库工程挖掘复建、连续隧道掘进等多个技术难题。

借势乘东风,满园春色浓。随着合作平台的拓展,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加入融合的“棋局”。

近年来,武汉市利用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论坛暨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召开的契机,与长江沿岸9省2市沟通,促进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与东湖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斥资100亿元在武汉光谷投建中国国防科技园,重点项目为航天和航空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学和光机电一体化等6大领域。随着中国兵器装备、中国电子等国有军工集团的入驻,国防科技园已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