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军区摩步某旅瞄准实战规范战斗装具携带——窥斑知豹看打仗意识)
2月21日上午,在前往南京军区摩步某旅三营九连采访的路上,该旅宣传科长王杨君与笔者“打赌”:你信不信,大家见你一身常服着装就能猜出你是外单位来的。的确,笔者进入该旅营区发现,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全部一身迷彩服。
笔者从王科长口中得知,该旅规定只要是训练日一律穿迷彩服,全身按照战备方案携装;正课时间无特殊集会也一律穿迷彩服。
这天,九连的训练课目是狙击步枪瞄准练习,所有人员全副武装进行训练。笔者数了数正在组训的连长于飞身上的装具,钢盔、子弹袋、手枪、电台、望远镜等,共有7样,估计重量不下10公斤。
“进行狙击步枪瞄准训练,缘何还背着电台、手枪?”笔者问道。
“打仗要用啥,训练就带啥!”于飞告诉笔者,带上这些装备,能保证一旦有紧急任务,连队在请领弹药物资后,能以最快速度从操场转向战场。
于飞介绍,他曾做过建制连按照战斗携装与平时常服着装分别进行战备等级转换的试验,前者比后者要快近10分钟。“别小看这10分钟,战时可能已经决定了胜负。”于飞说。
一旁督训的旅参谋长陆永辉向笔者讲述了前年有个连队“走麦城”的一段经历。这个连队训练底子不错,各项考核在旅里居上游。一天下午,这个连在营区内组织拉练,为了方便行军,连长下令把“多余”的通信装备留在连队。结果恰逢上级组织紧急拉动,由于未能及时接收上级通知,连队被判出局。
总结这次教训时,旅领导感到:装具看似小事,背后折射的却是打仗意识的强弱。为此,该旅按照训练大纲等规定详细规范训练携装:除了对战斗装具、迷彩服的着装时间明确规定外,还对各种战备等级转进时的着装变化、日常着装检查讲评等进行细化。
规定如铁板钉钉。笔者在现场看到,前来检查训练情况的作训科参谋曹化权不仅查看训练组织、参训率,还对干部手枪套里是否有手枪、电台是否畅通等一一检查。
“当然,着装规定也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利于打仗,不仅要变,还要快速变。”旅保障部王助理员向笔者说起去年夏天的一件事:部队穿过一片荒山时,旅领导发现官兵身穿丛林迷彩服十分显眼,目标暴露无遗。回去后,旅里打破夏季只穿丛林迷彩服规定,按照战场环境灵活变换训练服装。同时,保障物资发放由按时间节点发放改为按各分队训练需求发放。
着装连着战斗力。据该旅领导介绍,前不久,他们接到驻地森林火情警报,虽然最终未参与救援,但他们完成按照战备方案启动应急响应、与驻地指挥中心联合会商火情、定下救灾决心等工作,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旅里规范着装标准可谓功不可没。
采访归来,笔者见到招待所炊事员也是一身迷彩服、脚蹬作战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