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岁月的河流大浪淘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浪淘去的是错误思想,滚滚向前的是客观真理。
新春伊始,作为今年“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头戏,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部队展开。
这场讨论给官兵带来了怎样的触动与思考?初春时节,记者在担负全军主题教育先行任务的第1集团军采访时看到,集团军领导机关认真学习对照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勇于刀口向己,深刻查找自身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观念做法,深入挖掘思想根源,谋划实施改进举措,使部队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36年前,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们冲破了思想禁锢,引领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今天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官兵头脑中掀起的“思想风暴”,必将使人民军队奔向强军目标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最可怕的差距,是看不到差距
●军人就该打仗和准备打仗,战斗力标准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春节刚过,集团军机关组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座谈交流。憋了满肚子话的纪检处干事贺礼君,主动要求发言。然而,1个月前,他对参加这样的讨论并没有多少兴趣:“战斗力标准不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确保能打仗、打胜仗吗,这个道理谁不知道,有啥好讨论的?”
与贺礼君一样,讨论活动开始前,不少机关干部也心存疑问:去年以来,如何坚持战斗力标准、推动实战化训练、整肃训风演风考风,始终是集团军各级指挥员和广大官兵高度关注、重点研究的课题。演兵场上实风劲吹、“战味”愈浓,已经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现在又回过头来讨论战斗力标准,有必要吗?
“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不是真的没问题了?如果现在上战场,面对强敌我们有没有把握打胜仗?”主题教育动员会上,集团军政委白吕的问话如一石击水,引发大家热烈讨论。
到底有没有问题,打过仗的人最有发言权。1月上旬,集团军党委邀请参加过边境自卫作战的老兵回“娘家”,专为部队演练、训练“挑刺”。
“硬骨头六连”参过战的老兵刘光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明明高地上有良好的隐蔽地形,一些战士在冲锋时却不利用;战场上随时可能有伤亡,有的指挥员却没考虑过部队出现伤亡后怎样调整战术。“这样上战场肯定要吃亏。”刘光华的话让大家感到芒刺在背。
最可怕的差距,是看不到差距!训练与实战的高度差,在战场上要用官兵的血肉之躯来填平。
为帮助大家认清存在的差距,集团军请总部机关领导介绍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实战化训练特点,请国防大学专家讲授当代战争规律,组织观看反映外军训练、实战的系列纪录片。
“我们虽然天天讲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但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做法不符合战斗力标准要求。开展这次大讨论,就是为了把那些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合、与实战脱节的东西,全部找出来、彻底清出去。只有这样,我们走上战场才能打胜仗。”军长冯文平的话,如重锤击鼓,振聋发聩。
战斗力标准到底应该怎样把握?面对未来战争还有哪些问题没想到、没想透?随着讨论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战场拷问”在集团军领导和机关干部的头脑中盘旋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