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战斗力是在不断反思改进中螺旋上升的 思想力只有进入实践才能转化为战斗力

打胜仗,先打胜思想上这一仗

——第1集团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调查与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解放军报记者 周 奔 欧 灿 特约记者 邵 敏 李 勇责任编辑:王李宇薇2014-02-25 06:04

最有效的行动,是马上行动

●打通确立战斗力标准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抓好整改落实

战斗力标准立起来不易,落下去更难。随着大讨论的不断深入,一个沉重的问号压在大家心头:查找出来的很多问题并非新问题,为什么久拖不决、久治不愈?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思想力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能转化为战斗力。主题教育活动中,集团军领导机关统一了思想认识:查问题挖根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能只讲问题、不研对策,更不能空发感慨、不见行动。

最有效的行动,是马上行动。立即改、马上办,成为集团军领导机关的行为自觉。

年初开训,一个高难课目时隔多年重返演兵场。坦克分队纵翻拖救训练,由于难组织、风险大,很少有人敢搞。当年参加过该课目训练的一位士官班长兴奋地对战士们说:“这个课目可不是闹着玩的,看来首长们抓训练的力度加大了。”

行动仍在进行,变化不断发生。一天清晨,战备警报声在集团军机关骤然响起。走出文山会海,集团军领导和机关干部带武器、背装具,处敌情、应突袭……不少人感慨地说:又找到了打仗的感觉,军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刺耳的警报声唤起的是军人的职责使命,刺激的是那根打仗的神经。

都说演习是走向战场的“最后一道门槛”,他们就用战斗力这把钢尺去“卡”。集团军领导明确表态,以后组织演习,要设置最复杂最逼真的战场环境,编脚本、写预案、搞导播之类的“过场戏”一律砍掉。谁造假,就砸掉谁的饭碗。要抓几个舞弊造假的反面典型,处分、降职甚至开除,让当事人吃到苦头、让部队受到震撼。

都说选人用人是风向标,他们就聚焦打赢、瞄准战场去“导航”。集团军党委研究决定,严格按打仗标准选人用人,制定干部“六用六不用”标准,把军事过硬作为一条硬杠杠,逢进必考,让能打仗的干部个个有舞台、提得起来,不想打仗的干部人人无地位、混不下去。

都说弹药管理是“火山口”,他们偏要再加一把“火”。集团军党委决定,今年要把一直没有训练的两个弹药管理高危课目搞起来。一位副处长介绍,这种课目搞成了,对部队战斗力提高很大,但风险系数高,一不小心就会引火上身。集团军装备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只要有利于打胜仗,多硬的骨头都要啃。 

都说好钢用在刀刃上,他们就把最大财力物力都向铸剑熔炉“投”。集团军党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3至5年时间,重点建设部队急需、打仗急用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最大限度满足训练需求。与战斗力建设关系不大的开支,每花一个铜板都要“三堂会审”。

许多官兵都说,这几记重拳,拳拳打在了问题要害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洗礼,这支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英雄部队,正积蓄着新能量,期待着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