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向“战略枢纽”聚焦用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冯小松责任编辑:马冉2014-04-22 05:04

“让躯体更协调”——优化完善体制编制结构

“兵少不足卫,兵多则不胜其养。”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历来是军队改革的重中之重。既关系到部队能否提升战斗力、能否打胜仗,又关系到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是真正的“深水区”。

邓小平指出: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军事革命的实质在于,按照新的战争形态要求改造和重构现有军事系统,建设新的军事系统。军队体制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军队质量建设和整体作战能力。未来打什么仗,仗怎么打,决定了今天军队如何建设和改革。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作战体系间的较量,要求军队结构合理、体系完善、功能齐全。

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优化军队内部结构,作战编成正向高度一体化、模块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俄罗斯对原有5大军兵种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陆、海、空3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个兵种的新体制。德国出台新的军队改革方案,将取消现有陆、海、空军建制,代之以干预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以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借鉴外军改革经验,可按照系统集成思路,优化部队编成和结构。结构优化,有增有减,减的是“赘肉”,增的是“肌肉”,这样才能实现我军建设从“庞大”到“强大”的转型和跨越。一方面,优化人员比例。当前,我军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应裁减一般部队,加强高技术部队建设,进一步调整官兵比例、机关和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另一方面,优化装备比例。我军老旧装备数量多、信息化装备尤其是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实现作战力量的整体优化。